
李漢源
體育盛事一浪接一浪,作為賽事愛好者真的十分興奮,世大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結束後,接着開幕的另一個大型綜合運動會——第19屆亞運會,將於一個月後9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
踏入8月,所有工作人員包括志願者也如火如荼地開始作最後準備工作。通常一個大型運動會會分兩大範疇,以奧運會為例子,會分成組委會人員,主要負責組織各項比賽及所有行政聯絡工作;另一個主要範疇的工作則是廣播委員會,由國際奥委會自己成立一間公司OBS(Olympic Broadcasts Service),負責轉播及製作的工作,OBS收入是全世界奥運版權費,支出是製作費及分成50%版權費給奥組委。
籌備奥運轉播製作,OBS用4年時間分階段去準備去製作,不計志願者(義工),淨計工作人員也要6,000至7,000人,可想工作多繁重,世大運轉播人員也超過2,500人。日前(8月16日)杭州亞運主媒體中心(Main Media Centre),志願者人員開始現場測試各單位位置工作事宜,這班志願者已經有前期培訓知識,今次是現場實戰去了解工作環境及清楚自己工作崗位,經過一系列的綵排務求活動開始時盡量萬無一失。這次的杭州亞運,主媒體中心共正式錄用志願者583人,亞殘運動會志願者359人,大部分來自杭州附近的大學浙江大學,碩士學位以上佔26%,另外具有新聞、傳播系及廣播電視系等同學達80名,這只是主媒體中心的志願者,還未計算各比賽場地志願者,可想而知舉辦一個大型運動會背後需要多少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用作參考數字,筆者日前參與香港排球總會主辦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賽事的慶功宴,出席工作人員及志願者超過200多人,另外還有30多位意大利轉播製作人員較早前已回國未能參與慶功宴,由此可見,單是排球一個項目,6日賽事16場比賽,已經動用這麼多人手,如果是一個多項賽事大型運動會,人手資源更是需要以倍數上升。
人力資源是軟件,器材設備是硬件,除了軟件外硬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主媒體中心MMC,器材設施也不少,要把所有比賽場地訊號送到中心,又如何把所有訊號送交到各轉播商及電視台手上,經由衛星、光纖、雲端、IP、檔案等轉送給大家呢?當中需要的硬件配套設備要求亦十分高。
除媒體中心外,其他各項目比賽場地的轉播製作配套又如何呢?是否也要跟MMC的標準去配合呢?這其實是一門好的學科,在外國及內地也有廣播電視專業系,雖然香港這門傳播學科出路比較窄,但總覺得周邊支線工作其實也不少,發展空間也很大,傳播這個業界需求沒有以前大但並不會式微,雖然近年受到互聯網串流等等衝擊電視媒介,但是電視又可否反過來利用互聯網,以另一形式互相合作得以重生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