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希望市民能送感謝卡為醫護人員打氣。 作者供圖

車淑梅

1985年7月1日香港大學醫科畢業生,現今香港醫務衞生局盧寵茂局長第一次進入瑪麗醫院作實習,「第一水」是內科,他說受訓那半年一生難忘,一生受用。直至幾年前在瑪麗醫院的電梯內,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多番抬頭望他,然後來一句︰你是我在這醫院見到年紀最大的醫生,他只有哈哈笑不懂回應,但強調在公營醫院的醫生是可以做到退休的!

他在38年的專業生涯中出現了3條跑道,到美國學習肝臟移植手術、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當院長、回港加入熱廚房出任香港醫務衞生局局長……他坦言每一次都受到旁人勸阻,但最終他都堅持,「父親當年鼓勵我們當醫生就是可以幫到人,一定不會後悔。我本來6呎1吋,可能站在手術室時間太長,現在我縮了半吋。最長的手術26小時,對方是一位重磅病危的大男人,手術成功一點也不覺得累!」

忙碌的局長有一位非常支持他的太太Amy,局長夫人是銀行界的高層,公職方面為改善全球兒童教育及福利方面非常落力!他們的愛情故事怎樣開始的呢?「哈哈!我們在大學時認識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住在同宿舍聖若翰堂,我讀醫科,她讀文科,中學時我讀『和尚寺』皇仁(皇仁書院),直至入大學才認識到異性朋友。我們第一個機緣就是宿舍舉辦一次迎新營,我和她被安排拍檔做司儀,就是這樣了。當時並非一開始就拍拖,但我們很投緣。(家裏是她理財嗎?)肯定是她,她是家中永遠的老闆,這樣比較好一點!(夫妻都很忙,如何維繫夫妻感情?)我相信如果從完全不認識才開始,那就好難接受了。我記得仔仔小時候砌了一間屋,他說屋內只有媽媽和我,爸爸要返工,成日都不在家……所以我好珍惜任何和太太兒女在一起的時間,仔仔也是醫生很忙碌,但一定不會後悔。我還記得囡囡十來歲留學回港度假時,時差問題睡不着,她會半夜叫醒我,我會車她去食魚蛋粉,又或者兜去大帽山、大潭等等……人生是一個過程,過了就沒有了。夫妻之間諒解是非常重要的,太太知道我的工作,一直都好支持我,(她有沒有怨言?)她沒有講到出口,但我知內心一定不好受,所以我好感激太太!」

提及新冠疫情放緩局長是否比較清閒,他哈哈笑了,「其實現在更忙,過往疫情天天忙着開會,什麼都做不來,幸好,2月通關,3月口罩令撤除,慢慢基本復常,可以到海外招聘,否則連面試也做不到。目前最大題目是人手問題,醫護是服務,以人為本,人是最重要的,可惜現在香港流行投訴文化,開記招,用媒體壓力,這非好事,有時會令到醫護界採取防禦性的執業,什麼檢查也做足,以防被告,他這樣做並非為病人着想,是為了自我保護。醫患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個『信』字,沒有信任好難提供服務……例如活體肝移植,一家之主病重要做大手術,太太可能捐肝,一對夫婦同一時間做手術將生命都交給我們,信任是多麼的大!也希望同業能夠將信心給予病人,因為醫患之間同坐一條船!」

我也親身見過一位伯伯在公營醫院狂罵一位護士,她卻非常有耐性地說︰「我是服務你的,你為什麼要罵我呢?這樣很不公平喎!」後來他們就哈哈大笑了,其實我也希望市民能夠對這班非常用心努力的醫護多作諒解、欣賞和鼓勵,也可以送上感謝卡以表謝意,相信團隊一定感受得到,而且做得更落力,這正是病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