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拍攝電影《死亡遊戲》期間去世;留下了百多分鐘在他去世前拍攝的片段,留下了一件具標誌性的黃色連身衣(俗稱「黃色戰衣」),還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黃色的呢?2013年12月5日,這件「黃色戰衣」在香港拍賣會上以1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這是李在拍攝期間穿過僅有的兩件之一。其後有不少片商也選用了這件「黃色戰衣」(部分參照),最為人所知的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和Quentin Tarantino的《Kill Bill》。

根據嘉禾衣櫥部的說法,李通知他們為該部電影準備連身衣這款戲服。他們準備了兩件供李選擇,一件黃色,一件黑色。按照劇本的安排,Jabaar是要踢李的胸膛,且留下一個大腳印。如果連身衣是黑色的,腳印無法露出來,所以李選擇了黃色那件。有人說這只是戲服的決定。你不覺得原因就這麼簡單嗎?

對李來說,即便是細節,他總是有最先和最後的發言權。對於設計,要問一個問題:什麼顏色組合是最吸睛的?可能最常見的顏色對比組合之一是黃色和黑色。至於意義,那就說來話長了。讓筆者帶大家去仔細看看這個課題。本着「簡單性」和「適應性」的概念,李在1967年公開宣布他開發了一種有效的格鬥體系,並將其命名為截拳道。在武術界眼中,截拳道與一般武術沒有區別——李不過是創造了一個混合體系。在李眼中,這相當於不合理的指控,他帶點憤怒地反應如下:

如人們說截拳道不同於這個或那個,那麼就抹去截拳道的名字,因它就是這樣的它,只是一個名稱。

為了將截拳道與「這個」或「那個」區分過來,李決定在他的電影《死亡遊戲》中穿上一套有別於傳統武術服的服裝。

在繼續談他的選擇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在不同的動作場合上所穿的服裝。在《無敵鐵探長電視劇1967(Ironside)》中,他身穿一套功夫服,清楚表明所在的風格。在《長街電視劇1971(Longstreet)》中,他身穿帶白色條紋的紅色運動服,扮演着一位截拳道教練。在《龍爭虎鬥1973》中,李曾強烈拒絕穿着大會指定的空手道制服作賽。在同一部電影中,他穿了一套深藍色的「彈性」服裝去執行秘密任務。

以下對白取自《Circle of Iron 1978》,該片取材自1969年李小龍、演員James Coburn 和「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得主Stirling Silliphant共同創作的故事《The Silent Flute》:

賽會主持人:規則是有的,而你打破了它們。你選擇了打破幾乎所有比賽的規則。你不穿戰衣,你便不屬於任何團體。

寇德(Cord):我正是我自己。

主角寇德是要尋找蘊含世間一切智慧的《覺悟之書(Book of Enlightenment)》。這片段帶出了截拳道的精神:規則是沒有的。我沒有風格以及我是我自己。

眾所周知,李小龍的野心是要在該影片中注入盡可能多的格鬥哲學,黃色連身衣完美地詮釋了其武術哲學。讓我們聽聽李的妻子蓮達(Linda)在某次訪談中對黃色連身衣的看法:

穿着黃色運動服表達了他對武術的感受。成為一名有效的戰士,你不需要穿着傳統制服來。那件黃色運動服穿起來很舒適、很靈活;可以不受限制地活動,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他選擇它的原因。

據蓮達所說,選擇黃色連身衣讓李較容易去標示自己與任何已知的武術風格無關。不管是什麼顏色,選擇連身衣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李將武術視為一種運動。但為什麼它是「一體式」。下面摘自《失落的訪談1971(The Lost Interview)》的對話提供了線索:

要誠實地表達自己,不是欺騙自己——而要誠實地表達自己——我的朋友,是很難做到的,而你必須訓練,必須保持你的反應,這樣當你想要它的時候——它就在那裏!當你想動時就動,而當你動時正是你所決定的,不多一寸也不少一寸!朋友,如果我想出拳,我就去做,你看我就去做,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將自己訓練成這樣——合而為一。

「合而為一」可以理解為行動和思想已經融為一體。在這方面,一件「連身衣」不僅「舒適」,亦非常符合他「合而為一」的概念。再說,連身衣的舒適性是來自製作它所用的「彈性」物料。「彈性」指的是變化和適應的能力,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含義,因此連身衣凸顯了截拳道的重要概念。

回到「顏色」的問題,為什麼連身衣是黃色的且兩側條紋是黑色的?「黃」指黃種人,而「黑」指黑種人嗎?「黃種人」和「黑種人」無疑是那時仍受到某程度上歧視的兩個種族。李是想挑起種族課題嗎?這也有可能,因為李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需要背靠背地與荷里活存在着的種族成見作出鬥爭。此外,在他的動作片中,李一直被打造成一個反歧視的形象。是巧合還是意圖?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