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官員聽取市民對施政報告的建議和意見。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赴首場地區諮詢會 為出台政策定優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有關公眾諮詢已於上月底展開;昨日則於港島筲箕灣舉行首場2023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約120位不同背景的市民出席參與。李家超率21位司局級官員到場,與市民直接見面交流,了解市民關心的議題和政策,直接聽取地區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李家超在諮詢會上總結了去年施政報告的重點,包括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以及維護和諧穩定)及青年工作。他希望可鞏固上次施政報告所落實不同政策的目標和工作,並希望聽取大眾意見,自己會「多聽、少講」,看看哪些新領域或已實施政策要「做深、做廣」。聽取市民意見後,他表示,感受到市民的不同關注,會為政策定下優次,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有關於人才及旅遊等政策推出。(尚有相關新聞刊A2版)◆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藍松山 

李家超率領司局級官員昨日出席2023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直接聽取地區人士對本屆政府第二份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活動在愛秩序灣官立小學舉行,約120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市民出席,包括基層人士、中產人士、青年人、學生、退休人士等。

表達議題廣泛 小組討論深入

共兩小時的地區諮詢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行政長官和官員聽取市民發表意見,他們關注的議題廣泛,包括土地房屋、交通運輸、創新科技、金融、文化體育、教育、青年、扶貧、醫療和社福等;第二部分是小組討論,市民分為四組,分別圍繞「拚經濟」和「為民生」兩個主題與司長、副司長和局長進行深入討論。行政長官輪流與每個小組的市民交流,聆聽意見。

諮詢會第一節共有9人發言,其中有南區居民、科技大學學生關注南港島線西段發展,另有市民關注慈雲山交通網絡、重新吸引遊客來港消費的方法、鼓勵生育政策、街頭表演產業化、環境保育、青年面對住屋和學貸困難等。

李家超綜合回應指,長遠而言香港是一個可以圓夢的地方,有很多機遇,本港積極對外招商引資,對內引入及挽留人才,並培育本地人才;短線而言,本港在旅遊業也有很多的發展機會,例如香港是美食之都,而且「很方便、很自由、很包容」,具有吸引力。他又預告,有關文化表演場地,施政報告有一些相關政策推出。

諮詢會第二節繼續聆聽另外9位市民意見,他們關注託兒和長者照顧配套措施;如何打破對職專教育的固有印象,釋放香港青年發展潛力;培育本地的人才;體育產業價值化等問題。

李家超回應指,多謝大家對地區問題不吐不快。他表示政府雖然對不少地區問題有所了解,但如今向市民了解了重點在哪裏,覺得哪些問題最應該優先處理,政府團隊回去會一一研究。他指,在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地區工作會做得更到位,包括會建立一些地區治理專隊,將大家的意見一一吸納,積極處理,並落實大家關注的新措施。

冀政策具全局性戰略性創新性

諮詢會第三節進入小組討論,一眾官員移師課室,聽取市民專題分享。在經濟方面,李家超回應市民表示,在短期方面,特別要「搞活夜市」,達至經濟效益,政府會積極推動相關活動;長遠方面需要優化旅遊業,因應遊客的旅遊習慣可能改變,由過往的購物轉為深度遊,因此政府要推動特色路線,包括文化、美食、古蹟等,政府亦會繼續對外推廣香港。他又說,政府重視培訓本地人才,對接社會需要,政府會再作研究,訂出政策優次。

李家超表示,深信制訂政策,既要有大局觀、戰略性和創新思維,同時也必須從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同需要出發,了解社會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他和團隊會積極考慮大家的意見,希望可以回應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和期望。

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已於7月底展開,政府在未來一個多月會繼續透過不同形式的諮詢會和社區探訪等活動,廣泛聽取不同界別的團體和人士的意見。公眾人士亦可經不同途徑,包括施政報告專題網站和社交媒體,以及電話熱線、電郵、傳真及郵遞等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