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關於「東亞三國(中日韓)為什麼不生孩子?」的永恒之問最近又被刷屏了。源起自香港最新的調查數據——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只剩0.9個,再創歷史新低,「無孩」家庭比率更暴增至43.2%。而日本最新的推演顯示,日本目前18歲這一代女性的終身無孩率將達到42%。雖然中國女性的終身無孩率數據看上去好很多——2020年時只有10%,但讓人更憂慮的是,2015年時這個數字僅為6.1%,換句話說,增速驚人。至於不生孩子的「王者」韓國,2022年的生育率僅為0.78,再創全球最低。其中,釜山生育率0.72,首都首爾的生育率更只有0.59。遠遠低於2.1的通用標準,甚至離1.8的警戒線都相距甚遠。

那東亞為什麼不生孩子呢?最主流的答案是因為「最好的避孕藥」太多。

內地曾有一個流行句式,叫「××是最好的避孕藥」,而這個××,最常見的替換就是「教育」、「買房」、「職場」、「醫療」和「養老」。舉個例子,香港2022年的「樓價收入比」為18.8,即不吃不喝18.8年才能買樓「上車」。而深圳2019年時的樓價收入比更達到驚人的35.2。連個「窩」都沒有,拿什麼結婚?又如何生娃?

但關於低生育率,主流之外,小狸今天還想說點別的。

在眾多「避孕藥」中,其實有一劑最重要的值得正面思考,那就是1974年聯合國首次世界人口大會上,由印度代表團率先提出的一個經典人口經濟學命題:「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該觀點認為,經濟發展是影響人類生育觀念、行為和生育率變化最核心的因素。事實也證明,愈發達的地區,生育率愈低,受過愈高教育的人,愈不愛生孩子。所以除了東亞,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其實也都同樣面臨着生育率低下的問題。

科學面前,最應該思考的問題其實是:生育率低又怎樣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人口學角度,用一個專業的視野來思考這件事情。

比如,生育率低其實並不意味着某一地區的人口和勞動力會絕對減少。以西歐為例,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其生育率一直低於2.1的標準,但其人口卻一直在增長,因為移民起到了更新和補充的作用。而隨着科技尤其是醫學不斷進步,人類不止壽命在延長,年輕的狀態也在延長。聯合國已經把「中年人」的年齡延伸至79歲,在這個大背景下,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完全可以通過延長工作年齡來解決。

而人口減少這件事更可能真的不是什麼壞事,最直接的一個好處是讓別的生物乃至整個地球喘口氣。減少的人口,減少的剝削和慾望,更多的眾生平等,更多的盎然生機。

最後提一句「淘汰」的問題。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也意味着人類的「進化」最終將成為一個拋物線,飛越頂點之後將逐步下滑。愈強愈不生,於是在科幻的預言式電影裏,人類智力在五百年內不斷下滑最終走向滅亡。但不要一聽滅亡又着急上火,在浩瀚的宇宙和漫長的時間裏,人類本來也就是那麼短短的一點點,並沒有什麼特別。順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