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製平安包 化身見習神明 扮演員導演拍電影「打卡」
香港最熱門度假勝地之一的長洲又有新遊玩「打卡」景點!停業26年的三級歷史建築長洲戲院早前完成第一期修復,將於下周一起以全新面貌「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正式試業。入場者可參與體驗發掘文物活動、親手製造平安包,更可付費當演員,體驗《唐伯虎點秋香》等經典電影的拍攝過程。戲院主體建築正進行復修,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改建成主題餐廳開幕。項目負責人希望可透過該項目推動長洲及本土文化。◆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在1931年建成的長洲戲院,於1997年停業後一直荒廢至今。經歷漫長的勘探、復修和規劃,重新出現在大眾眼前的長洲戲院,已蛻變成全新的文化傳承基地。「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佔地逾3.8萬呎,將於下周一(21日)試業, 長洲戲院主體建築正進行復修,將改建成主題餐廳。
園區分為「長洲文化館」、「啞鈴資訊中心」、「1931影棚」、「銀幕大笪地」四大主題空間,正價由每人180元至超過300元不等;不過,試業期間設「體驗價」,收費減至每人128元至268元不等。
「張保仔觀景台」遠眺長洲景色
「長洲文化館」內設有模擬考古沙盤發掘、鑽木取火體驗、瓦當拓印、平安包工作坊4個體驗活動。館內天台亦設有以張保仔帆船為藍圖的「張保仔觀景台」,讓長洲居民及遊客可以飽覽整個戲院原址及遠眺長洲小島景色。
「1931影棚」內則重現了《唐伯虎與秋香》及《法律風雲》兩部電影的經典場面,包括重塑真實電影拍攝的布景與道具等,訪客可於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嘗試擔任演員或導演,拍攝成果經後期剪接後亦會給回訪客。
負責活化項目的長洲文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行政總監鄭俊威表示,長洲戲院是本地現存最古老的戰前戲院之一,戲院主體建築重建為主題餐廳是回應長洲居民需求,「他們覺得本地缺少特色餐廳,反而對戲院的需求較低,覺得戲院處處都有。」他期望透過園區內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讓長洲成為文化輸出地,展現長洲文化與中華文化。
擬用3D打印 呈現歷史文物
他表示,項目的困難之處在於文物的發掘工作耗時3年,共發現了超過3,000件歷史文物,部分文物可追溯至6,500年前,不過,由於技術限制不能將原件呈現公眾,公司未來計劃運用3D打印技術呈現文物,以更生動的方式將文物展示給公眾,期望項目可推動長洲本土文化的發展。
鄭俊威透露,整個長洲戲院項目至今總投資額已達「九位數字」,資金大多用於土地平整及買地等方面,但他不擔心營運有困難,對計劃非常有信心,並形容好多項目都是獨有,「這個主題正正是長洲需要、香港需要、大眾需要。」
該活化項目有半數員工為長洲原居民,鄭俊威希望與他們共同建設長洲,同時帶動長洲人流和土地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