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1】設計及發展過程的技術問題

過渡性房屋的項目負責人、非政府機構缺乏建築施工和基建工程的經驗及專業知識 ;位處郊區的建築工地會遇到更多限制和技術問題;而非政府機構需於短期內進行宣傳、招募和住戶資格評審的工作,以加快住戶入住。

【痛點2】資助有限

規模較小的項目,三至五人大型單位供應短缺,提供支援住戶服務的公共空間不足;資助也不涵蓋建築以外的開支。

【痛點3】低度的跨項目標準化設計

「組裝合成」組件多由不同機構建成,各項目有個別和特別定製的間隔設計,降低重複使用率,令跨項目標準化設計不理想,妨礙大規模「組裝合成」單位製作規模的經濟效益。

【痛點4】住戶資格限制

位處相對偏遠地區的項目,對住戶的吸引力較小,若是放寬申請資格要求,讓非政府機構更有彈性處理,可吸引有不同住屋需要的住戶。

【痛點5】未能即時調遷,或不獲公共房屋分配,住戶需要再度搬遷,這種憂慮令部分潛在住戶對過渡性房屋裹足不前。

【痛點6】搬遷及重用「組裝合成」單位

估計於最高峰時期可能會有超過10,065個「組裝合成」單位需要在2028/29年度項目結束時遷離原址,處理大量「組裝合成」單位所產生的不確定因素,會為非政府機構帶來很大壓力。

◆資料來源: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房屋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