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內地7月宏觀數據顯示,在生產層面,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3.7%,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為5.7%,在需求層面,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地產銷售面積同比下挫15.5%,出口同比下降14.5%,大多數宏觀指標均低於市場預期。
7月經濟數據與今年4月的情況較為相似,大部分數據的同比增速均較前月有所下滑,顯示經濟復甦動能放緩,且放緩幅度均比市場預期以及高頻數據和PMI、通脹等前瞻指標的指引為甚。不過,筆者估測7月單月實際GDP的兩年複合平均增速在3.5%左右,稍低於6月的3.9%,但仍遠高於4月的3.0%和5月的3.1%。所以,與4月相比,7月經濟復甦動能放緩幅度明顯較小。
筆者認為,7月數據不及預期,是因為受到高溫、暴雨、颱風等極端性天氣和偶發性因素的影響。不過,在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的同時,數據也反映出外部形勢更為複雜,國內需求仍需呵護,經濟恢復向好基礎仍待夯實。可以說,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仍是宏觀政策的重點,同時各項宏觀政策仍有適度刺激、合理寬鬆、及時補強的空間,宏觀政策之間的協同性、組合性、針對性、有效性還有提升的空間。
上月服務類消費表現佳
市場較為關注的消費增長在連續恢復兩個月後增速放緩,7月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2.5%,兩年同比增速為2.6%(前值3.1%),限額以上消費同比下降0.5%,兩年同比增速為3.4%,均低於6月數據。不過,出行、旅遊、娛樂等服務類消費和餐飲業表現可謂一枝獨秀。從部類上看,7月環比表現相對較好的是餐飲業,其同比增速高達15.8%,兩年同比增速6.8%業高於的前值5.6%,與住宿和餐飲業產出指數的強勢一致,同時飲料和煙酒消費的兩年同比增速也有小幅上升。與此相比,地產鏈條上的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家電及音像器材類和傢具類消費單月同比增速則分別從6月份的-6.8%、4.5%和1.2%大幅惡化至7月的-11.2%、-5.5%和0.1%。
國家統計局此次首次披露了1月至7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遠高於同期社會零售總額整體增速的7.3%。服務零售額指的是企業以交易形式和貨幣銷售形式直接提供給個人和其他單位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屬於消費的服務價值總和,包括交通、住宿、餐飲、教育、衞生、體育、娛樂等領域服務活動的零售額。
服務業復甦利好穩就業
在筆者看來,暑期出遊帶動的交通、文旅、住宿、餐飲等部類的景氣度抬升,是7月服務零售額向好的主要帶動因素。事實上,暑期出遊熱度居高不下,百度遷徙指數、航空客運班次、鐵路客運量、大城市地鐵客運流量、電影票房等高頻數據也持續處於高位。機票、旅遊、住宿等價格同比漲幅均超過10%,拉動核心CPI回升。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指數着兩項服務業生產指數的分項在7月也分別同比增長20.0%和7.3%。國家統計局也特別強調,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等行業的就業,帶動增強了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7月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4.8%。
伴隨着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接觸性聚集性消費持續回暖,服務消費強勁復甦。目前服務零售的復甦步伐仍遠快於社零總體增速,今年初開始服務零售復甦快於、強於商品零售復甦的趨勢迄今並未改變。暑期消費和出遊情況下,差異更為明顯。展望未來,服務消費對擴大消費的支撐作用將更為明顯。
市場憧憬政策增量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提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奮發作為,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強化各類政策協調配合。這一表態較為樂觀,而相比外部因素和宏觀數據,近期市場也更為關注與憧憬政策增量空間,對宏觀政策的時、效、度信心有所提升。
要完成2023年全年GDP同比增長5%的目標,對應地就必須實現兩年同比增速4%的目標。今年上半年GDP恰好達到4%的兩年同比增速,這意味着下半年GDP兩年同比增速仍需不低於4%的水平。要成功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就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繼續拓展擴消費、促投資政策空間,提振大宗消費,着眼重大項目,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筆者預計,下半年經濟工作將堅持不下猛藥、不搞大水漫灌、不用過強刺激,強調宏觀調控體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調控手段與工具推陳出新、精準有力、提質增效,繼續在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促改革各任務之間實現成功實踐與有效平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