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比其他帶氧運動好使之處,既不需要太多額外裝備,一雙舒適走路鞋之外,衣服悉隨尊便,還可以沿路觀賞風景。作者供圖

鄧達智

如非失控性肥胖,並不恐怖;至怕體形及皮膚鬆弛,這現象表示肌肉流失,身體機能退化,單純減肥已無補於事,這才恐怖!

身邊不少同代朋友發聲埋怨:往日食極唔肥,現在飲水都暴脹,尤其腹部愈來愈似水泡,想極辦法都無法消減!

踏上中年以後,可以抵賴歲月及地心吸力,尤其女性天生生育機能構造,隨年齡身形變更無話可說。但不少30多未到40歲男性,都出現面白無鬚,胸肌下垂猶如女性乳房,身材纖瘦卻突出肚腩等現象,恰好如前人笑話:「男人四十變師奶」。

自己近年積極減少吸收澱粉質及含糖食物,怕血糖變高之外,也怕澱粉質變糖,再而脂肪。身體外形不算胖,不時被朋友讚美:Keep得真好!

自己知自己事;歲月催人,四肢肌肉明顯退減,首先出現膝蓋腫痛,主因來自過去運動太劇烈,尤其騎跑山單車原來是對膝蓋加速退化的原因,另加年紀漸長雙腿肌肉流失,膝蓋得不到肌肉支撐因而退化,一直保持每天起碼早上1至2小時的散步,因膝蓋痛楚而停止,肌肉流失速度更快,身體鬆懈程度更趨明顯,缺乏運動的腹部肌肉流失,身材明明消瘦,小腹凸出就是減吃都改善不了,這現象愈變愈差,直至一天跟自己說:不可以再放縱自我摧殘,立地成佛,當日黃昏從老家村後山路,望着日落走向流浮山,1個多小時之後整個人出了不止一身汗,猶如冰山溶化,流汗流個痛快淋漓。

如是者,體內製造安多酚再現,每天如非黃昏便是晚上或者早上,甚至一天兩次,走1個多2個小時的路,精神也因此暢旺起來,皮膚因排毒得以調整滑溜,小腹雖然沒有立即變回平坦,起碼腰身纖瘦了一點點,成績顯而易見心情開朗,好一份不輕的回饋!

去到一個年齡層,過分操勞的運動不再適合,勉強,反而適得其反令身體損傷。

身邊好些朋友曾經都是運動健將,中年以後不識調節慢下來,來到今天,就不是五勞七傷、腰骨髖骨全部出現問題,甚至需要入院動手術更換人造膝蓋、髖骨等關節,平常出入需要拿着枴杖!

難得重拾走路,作為改善體質、體能及體形的運動,希望堅持,切莫隨便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