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每次收看大型運動會播放,除了留意開幕禮外,整個轉播製作我也會很用心地去觀察,可算得上是職業病吧,即使入場睇世界盃決賽,也沒法專心去觀賞激烈的賽事,反而會四處觀察大會如何製作,包括電視畫面的鏡頭安裝、攝影機位置、場地格局布置、傳媒室設施等等,習慣通場走,不會坐定定睇波,雖然可能會錯過了世紀入球,但對筆者而言,這樣寶貴的機會可豐富在大型活動製作上的知識,也是一種享受。
今屆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在轉播製作上也達到國際一流水準。過往在中國舉行奥運會主要轉播製作都是外國製作團隊負責,中國製作團隊僅負責一小部分,大概幾個項目,主導權還是在外國製作團隊;而亞運在中國舉行雖然製作團隊是以中國為主,但也有外國團隊參與,如9月份的杭州亞運,原邀請香港製作團隊參與,但香港放棄,大會改為邀請新加坡團隊參與製作,但今屆成都世大運製作團隊則由中國自己全權負責,沒有中國以外的團隊參與。
世大運18個大項、269小項,269塊金牌誕生,所有過程均由今次2,500人所組成的轉播團隊負責,製作超過1,000小時比賽訊號,全4K超高清及5.1環迴音響製作,除了是世大運史上第一次,也是在內地大型賽事第一次,而當中有部分賽事,如網球、田徑兩個項目甚至採用了8K製作,希望將極高速的運動畫面透過鏡頭清晰地呈現到觀眾眼前。另外,今屆世大運更提供了VR去觀賞部分賽事,包括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等,而籃球、排球更支援自選多角度去觀看,務求令觀眾於觀賞賽事時能擁有最佳的投入感。
由此可見,內地轉播電視製作水平不斷進步,我們香港則停滯不前,甚至慢慢退步,以前每年盛事欖球賽是我們自己負責製作轉播,現在則是交由外國團隊負責了,排球也是,其原因到底是我們缺乏人才,還是我們的團隊放棄學習的機會呢?
過往電視業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都是賺錢的,但目前幾間電視台都在虧本,何來資源去提高製作質素,拍攝或轉播高質節目呢?過往電視台每星期也製作直播大Show,每天也直播綜藝節目,天天製作,日日練習,熟能生巧,效果一定達到水準,如今缺乏資源,製作直播節目的機會也愈來愈少,每次有大Show則都像初次提槍上陣,又怎會有進步的空間呢?
一間公司或者一個業界,應該要有長遠計劃、有方向、有目標,如果連業界龍頭都只是當「打一份工」,只當自己是業界的過客,整個行業就很難向前進步。其實香港以前做得到,將來也一定可以做得到的。向外搶人才是好,但不要忘記香港其實也可以訓練人才呢。電視業界將有新機遇,啟德體育園落成,將來會有更多體育賽事在香港舉行,比如2025年全國運動會部分賽事會在香港舉行,業界只要準備充足,到時就有機會向世界再顯身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