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平
雖已立秋,暑熱仍存,烈日似火,蟬聲不絕。幸好,炙熱之中還有開胃的苦苣送來陣陣清涼。苦苣,一種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其葉如針形,花朵呈黃色,瘦果為褐色,味道微苦,其葉中汁水恰好,具有很好的清暑解暑作用。
苦苣,在鄉村隨處可見。當你在趕往麥田的路上,或者漫步山間小路,你若細心地觀察着路邊的那些樸素的植物,你一定會最先發現苦苣的。它們很謙卑地生長着,綠意盈盈,無拘無束,小小的一叢叢,挨擠成團,透着生命的朝氣。你若是在雨後去尋找它們,肯定會被驚艷到的。小路是潮潤潤的,那些植株上掛着露水,水珠從一片葉兒滑落到另外一片葉兒上,最後趁你不注意,悄悄地滑落到地面融入泥土,留給你無盡的遐想。
在農家人的餐桌上定會見到苦苣,小時候,媽媽知道我挑食,做苦苣菜時特別用沸水焯兩次,撒上特定比例的調料,再配上魚腥草、涼皮和葱薑蒜末的點綴,一道簡單的涼菜便做好了。翠色的莖葉在青花瓷盤中靜靜舒展開來,帶着調料的醬香味和植物原本獨有的清香味。苦苣的苦味,在食物的搭配磨合之下,全然消失不見。
人們對植物似乎素來都有一種剪不斷的情節,有的人流連於觀賞,有的人駐足在味蕾,還有的人則深深欽慕於它們的性味、歸經、功效,以及所體現的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這樣描繪和評價苦苣:「味苦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選。生川谷。」而《本草綱目》也記載:「苦苣有治血淋痔瘺之功。」想來,當一種草木被人們悄悄記錄下來,幸運的不僅是草木,還有那些因草木襯托和幫助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人。
伏天苦夜短,暑熱自蒸騰,幸有草木隨,清歡且欣然。這個夏天,幸有苦苣相伴,清涼款款而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