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微信朋友圈突然都是對「立秋」的祝福。不知不覺,立秋了嗎?在南粵香港,每天仍是30多度的高溫天氣,潮濕暑熱跟「秋」一點關係也沒有。
香港的亞熱帶氣候,夏天特別長,跟中原地區相比,還要差不多兩個月才會稍有秋意。
不過,今年由於有閏四月,農曆六月廿二就入秋,長輩說這叫「早秋」,還在三伏的「中伏」階段,「立秋」卻仍未出伏,「秋老虎」是跑不掉了。
反正天氣還是熱,香港人在冷氣房裏天天有魚有肉,對立秋一向不當回事,可是在北方,立秋後天氣會有明顯變化,家家戶戶都會乘機搞點有儀式感的活動開心一下。
萬事食為先,在沒有冷氣空調機器降溫的年代,酷暑令人沒有心思煮飯,也沒有胃口吃飯,飯菜只有清淡簡單,立秋了,饞了兩三個月的全家男女老少,憧憬涼快爽朗的秋風,不顧暑熱未消,先在食物上過過癮再說,「貼秋膘」就成為最重要的節慶活動。
「膘」指的是肥肉,用作形容牲畜,比如稱讚一匹好馬養得「膘肥體壯」,如果牛羊不夠草吃餓瘦了,就叫做「掉膘」。
所以「貼秋膘」就是形象地把各種牲畜的豐腴肥油「貼補」到人身上,補償盛夏對胃口的損失,誠人生一大快事也!所以立秋這天,家家主婦各顯神通,飛禽走獸水產就地取材,炒滷煎炸燉烤花樣百出,親戚們傳來的照片,滿台盛宴,放開胃口大快朵頤,這真是告別高溫尾暑、喜迎秋涼序幕的好日子!
立秋節氣不止是「貼秋膘」的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立秋前後夏季農作物陸續成熟,農民開始收割工作,田地又要馬上秋耕播種。夏糧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收成,正所謂:未來一年「食粥定食飯」,甚至有冇得食,都是靠這一收一種。偏偏這段時間天氣變化大,風雨莫測,對夏收秋種影響很大。農民這段時間非常辛苦,搶收搶種日夜不停,龍口奪糧分秒必爭。所以農村在過去會在立秋舉行祭祀祈福活動,祈求保佑風調雨順,夏糧豐收,秋耕順利,國泰民安。
今年夏末,受「厄爾尼諾」現象和颱風「杜蘇芮」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中國北方主要是京津冀及東北地區發生特大洪澇災害,人命財產遭受損失,對夏收秋種有很大影響。看新聞報道說,極端天氣還有可能發生,暴雨洪災的威脅仍然存在,大家要提高警惕。
祈望災害盡快過去,生活和經濟盡快恢復,不管春夏秋冬,四方團結互助,齊心協力渡過難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