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朗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鼎煌)除了醫科外,港大昨日亦邀得多名在學術與非學術方面獲佳績的尖子,展示香港青年一代多元才華及抱負。有學生憑編程及機械人技術的傑出表現,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入讀港大人工智能課程;亦有來自教師家庭的學生成功入讀英文教育課程,希望他日為人師表,以教育改變一代。他們抱持各自理想,期待入學後在相關領域努力深耕,收穫自己的一片天空。

生於北京、在深圳和香港成長及學習的陳智德,亦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入讀港大,修讀文學士與教育學士(語文教育)英文教育課程。在教師家庭長大的他,自小以家人為榜樣,立志成為教師。他曾前往西安協助鄉村學校舉辦英文學習班,「學童期待與滿足的表情,讓我認識到教育真的可以改變人,這激發了我想成為老師的理想。」港大豐富的海外交流機會讓他十分期待,他亦希望在學成之後可以回到母校為學生們補習英文,未來更希望成為一名英文老師,教會本地學生學好英文,更好地認識世界。

AI迷得償所願

來自迦密主恩中學的施俊熙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獲港大文理學士(應用人工智能)課程取錄。自小嘗試編程的他,從中五起便對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科學產生濃厚興趣,尤其是機械人技術。秉承對人機交互學習的熱忱,他醉心學習AI相關的知識,並懂得善用AI輔助生活學習。

他表示,港大有許多同AI相關的選修課,亦可以學到同人工智能相關的倫理課程,這也是他選擇港大的原因之一。他希望未來可以利用學到的知識技能,改善現有的AI模型,使得相關應用更加完善。

港隊籃球員讀牙醫

喇沙書院曾朗謙是籃球港隊球員,在球場上充滿鬥志的他,在本次文憑試亦創出佳績,透過「精英運動員推薦計劃」入讀港大牙醫課程。現時在上海參加比賽的他,昨透過視像分享時說,最期待港大海外交換的學習計劃,因為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文化。

他表示,自己目前的目標是代表香港隊出席杭州亞運會,會珍惜每一次比賽與練習的機會。至於如何平衡讀書與打球,曾朗謙認為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懂得「取捨」,才是「最優解」,只有明白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才會認真把握每次機會用在應該做好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