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精神為紐帶 凝聚社會共創明天

譚耀宗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編者按】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一直以來發揚人文關懷精神,與讀者一同見證每個歷史時刻。「人文精神漫議」專欄邀請多位社會賢達、忠實讀者,分享對人文精神的看法,暢談透過閱讀香港文匯報,如何了解到香港、國家歷史進程,以及對未來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由治及興的啟示。

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以及民族的靈魂,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就意味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注重物質發展,也需要築牢中國精神、推廣好中國文化,建構好中國價值觀。香港文匯報創刊75年來,一直承載着「與祖國同心,與香港同行」的初心,將中華文化和香港特色相結合,傳遞人文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以及「一國兩制」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香港文匯報多年來已成為覆蓋全球華人社會的華文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備受認同,相信未來,香港文匯報將會繼續發揚平台優勢,做好香港與內地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橋樑角色,凝聚更多愛國愛港力量,為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人文灣區」,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分子,必將發揮香港優勢,為國家的人文建設作出貢獻。香港獨特的歷史以及地理位置,讓香港擁有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這也讓香港既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也有通過吸收西方文化而發展出來的新興文化。

多年來,通過香港文匯報的報道,香港社會能更及時、更深入地了解香港人文精神的發展以及人文活動的動向。其中,有幾次的報道讓我影響深刻,比如2023年7月26日的有關《港生走進「千年長安」》的報道,可以讓香港社會對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產生最直觀的認識;2022年9月26日的《中華文化頻推廣,弘揚敢為天下先》的報道,為香港特區政府未來如何推廣中華文化出謀劃策,指明方向。香港文匯報類似的精彩報道還有很多,以人文精神為紐帶,凝聚香港社會,推動人心回歸。

推動香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文精神不僅是香港社會的向心力,更為香港的文化產業帶來新的機會以及發展的空間。香港青年充滿創造力,近年來不少青年人投入文創產業,如何推動香港文創產業的青年北上創業,通過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拓寬創作的空間和機會是全社會都關注的議題。香港文匯報在這方面都曾作出大量的報道,比如報道了「大灣區文化融合與港澳融入」論壇,提出了在共塑大灣區人文精神內涵方面,需以港澳青年喜聞樂見的趣味式、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融入式、義工式等「六式」為主來推動青年文化交流,為香港文創產業融入灣區的方式指明了方向。同時,香港文匯報報道了如何更好支援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建議,包括為北上港青成立一站式的服務平台,以及為港青北上創業團隊提供綜合培訓等。

香港與廣東省同屬嶺南文化,同根同源,因此在未來香港社會應該以文化為基礎,加強開發嶺南文化內涵,進一步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深度和廣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保護、宣傳、利用好灣區內的文物古蹟、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因此,未來香港社會應該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選擇嶺南文化中具有重要文化和商業價值的項目進行深度挖掘以及IP化,這亦便利將中華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向世界進行傳播。

用人文精神說好中國故事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建立起大灣區文創產業統籌機制。三地文旅部門可以研討建立聯合的統籌機制,共同制訂發展大灣區文創產業的政策藍圖,包括發展方向和時間表,以及提供具體的政策支援等,發揮統籌、推動和監管等功能,以打破目前三地文創產業的各種壁壘,促進文創產業人流、物流、資金流、IP流等的互聯互通,並發揮協同效應,將區內的文創產業做大做強,特區政府亦應調整各部門職能,以集中資源推動工作。

回首75年的路程,香港文匯報始終與時代同步,扎根香港,融入國家,面向世界,並且堅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凝聚人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我們要時刻牢記中華人文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