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輪申請118宗 營運商倡政府提供補貼
香港特區政府為解決運輸業人手緊絀問題而推出的「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 / 客車行業」首輪申請昨日截止,運輸署截至昨午5時,共收到118宗申請。小巴業準備就緒,早前到珠海跟逾百名內地司機進行面試,有與會的小巴營運商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該批司機大多會講廣東話,已持有內地大巴執照,司機們較關注香港工作及住舍環境。營運商已密鑼緊鼓在港物色單位用作宿舍,當申請成功,司機抵港後會先到駕駛學校受訓及考取本地大巴牌照,以及熟習路線,由申請到投入服務大概需近4個月,其間如常出糧。營運商說:「規定基本人工逾1.4萬元,計埋加班費月入2.1萬元,所以聘請外勞其實並不划算,但無法聘到本地人手才迫不得已。」業界建議政府提供補貼,緩和小巴加價壓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黃埔公共小巴站直擊在司機人手不足下,站頭最少8輛小巴閒置,以專線小巴營運商陳志輝為例,他在該處經營三條小巴路線,共有26輛小巴,但僅聘用30餘名司機,「每輛小巴分早晚兩更要兩名司機,另要兼職為放假司機替更,以往正常班次是8至10分鐘一班車,人手不足下要延長至12至15分鐘開出一班,乘客不耐煩轉搭港鐵。」
為解決人手問題,陳志輝已參加運輸業特別輸入勞工計劃,擬聘用十多名內地司機,上月他與10名行家到珠海進行面試。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該招聘會由當地勞工事務局認可的中介安排,「約百餘名內地司機來面試,我們亦聯繫了當地駕駛學校為他們測試。」
每日8小時計月薪14300元
陳志輝開出的招聘條件包括會說廣東話者優先,其次必須持有大客車牌照。他在招聘會上亦講解香港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和輸入勞工計劃的細節,「根據政府指引,以本地工資中位數聘用他們,即每月工作26日及每日8小時計,月薪14,300元,可以加班,但要按指引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每小時加班費約68.5元,若每日加班4小時,他們月入2.1萬餘元。」
面試時,陳志輝着重內地司機的安全意識,「他們大多有駕駛大巴或拖頭經驗,技術上沒有問題,面試時會問跟車距離及轉彎何時收油等問題,考查他們的安全意識。至於在當地的路試,亦是觀察駕駛態度。他們不少是深圳巴士和珠海巴士的司機,安全意識無問題。」
扣薪10%供宿舍要補貼
內地司機最關注香港生活環境尤其是住宿問題,「我們會提供宿舍,只扣除薪金10%住宿費,即每月扣1,430元。現正物色單位作宿舍。」陳志輝指首輪申請是補充往來黃埔三條小巴線的司機,故會物色土瓜灣或紅磡的單位作為宿舍,「每個宿舍約住4人至8人,土瓜灣租金相對便宜,但扣除司機10%薪酬後仍要補貼租金差額。」
上崗前需花費四五萬元
從提出申請到內地司機上崗,前後需時近4個月,最快今年底投入服務。陳志輝說:「運輸署審批要一個半月至兩個月,之後要內地勞工事務部門審批工作證,相信少於一個月便批出。但來港後要到駕駛學校受訓及考取本港牌照,營辦商仲要用一兩周培訓內地司機熟習路線,即抵港後也要一個月才開工。」
內地司機抵港首天便計薪,僱主並要負責駕駛學校及考牌費用,「與三四間駕駛學校聯繫,每名司機大約要8,000元至9,000元,如果第一次考牌『肥咗』,要再出錢繼續考牌,連同宿舍租金補貼等,每名司機未開工便花四五萬元,成本不低,無奈請不到本地司機才要輸入。」有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提供補貼,以減低小巴加價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