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沂聶油畫《誓不分離》。 作者供圖

梁君度

曾沂聶是我幾年前在廣州一次畫家聚會時認識的年輕人,他200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19年結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寫實高研班。他的油畫作品曾入選全國和省美術作品展。

最近,他創作了一批以蔬果與書籍為題材的油畫。蔬果與書籍有什麼關係呢?蔬菜水果用於果腹,而書籍用以傳播精神文化,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範疇。

《周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象的,含有規律和準則的意義,稱之為形而上。器,是有形象的,指具體事物或名物制度,稱之為形而下。據此,我們將蔬果歸入器的範疇,書籍代表文化,歸入道的範疇。

道和器是一對哲學範疇。道器關係實即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的關係,或相當於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曾沂聶試圖把道與器之間的關係,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詮釋。

曾沂聶認為人生有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有不同的認知階段,還有不同的生活境遇。接觸層面有所不同,不同階段對道與器的認識和體悟自是不同,這裏面有很多話可說。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繪畫的圖式剛好可以去提示或暗喻某些「道」的智慧。

曾沂聶有一幅作品,畫的是一本名為「誓不分離」的書籍和四周緊貼的4個梨子。大概表達器與道是互為依存,密不可分的。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相反,唯心主義認為意識先天就有,是意識先於物質、先於實踐。曾沂聶的畫並不揭示這兩者的關係,只是暗示觀眾去思考。曾沂聶的其餘作品都以不同形式給出這樣的暗示。作品的哲理性是獨特的,也是油畫作品中罕見的,這凸顯畫家獨特的內涵。

順帶說一下,曾沂聶的超寫實工夫也很是到位,但他並非以此為作品的賣點,而只作為表現主題的手段。一個有思想的藝術家,不須炫耀技巧,我特別欣賞他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