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最近城中大事,是鯨魚死了。一頭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布氏鯨,半個月前誤闖香港近海,在短短19天裏,被自私的人類瘋狂圍觀、消費和利用,猶如整個人類社會一步步全程直播了這場死亡。
7月13日,有不同市民報稱在西貢海域看到了鯨魚,漁護署調查後證實是一頭珍貴的布氏鯨。牠只有7米長,短過布氏鯨的平均身高,推斷是個「小朋友」。且由於此水域並非布氏鯨平日會到訪的海域,所以又推斷牠可能是導航系統出了問題而迷了路。雖然官方和專家都第一時間提醒民眾不要刻意去「尋鯨」,更不要距離鯨魚太近,但沒有法條加持的提醒只是個「然並卵」。7月14日,在媒體廣泛報道下,民眾開始一窩蜂出海觀鯨,有船家叫價3,000至4,000元租船兩小時。其後香港8號風球,小鯨魚也沒了消息。7月21日,本以為鯨魚已回歸大海的人們再次發現牠竟然還在,狂喜!速圍!而這一回,社交媒體也加入雙重催谷,小X書上出現不少多條船隻超近距離圍觀鯨魚的視頻和「攻略」。視頻中,說各種語言的都有,殺手不分地域。7月25日,新聞報稱,鯨魚背部發現螺旋槳傷痕。各路再次疾呼,再次「然並卵」。7月27日,有專家說鯨魚傷口疑似擴大,但還沒來得及進一步擔心,就在緊跟着的星期一——7月31日,一個熱鬧的觀鯨周末之後,這頭年幼的布氏鯨被發現肚皮朝天橫死在海面。有近距離觀察過的漁民說「螺旋槳把腸子都打出來了」。
可預見的一步一步,像韓劇中玩兒很大的真人秀死亡直播。然而這節目竟還有兩集,上集《鯨隕》主打自私殘忍,下集《卸責》主打噁心失望——誰也沒想到,比圍觀鯨魚更熱鬧的,是鯨魚死了之後各方的羅圈兒推諉:官方指責專家建議不足,專家指責民眾圍觀,民眾指責媒體亂宣傳,媒體指責官方行動慢,總之都是別人錯,沒有人在反思自己。
不反思自己的結果就是悲劇永遠會重演。此次布氏鯨的死亡,很多媒體做了19天回顧,確實唏噓煽情。但是,真正更該做的,是鯨魚族群包括布氏鯨這些年的死亡回顧。然後就會發現,遠遠不止一條珍貴的鯨魚死在人們的螺旋槳和漁網下,就比如,僅僅兩年前,同樣一頭布氏鯨也是「莫名」隕落在深圳大鵬灣。
布氏鯨是鯨魚中最神秘的品種,沒有之一。牠數量極為稀少,且和其它喜好浮出海面的大多數鯨魚不同,牠更喜歡深深地潛在海底,常常是1,000英尺深,孤獨而愜意,靜謐又自由。布氏鯨的這個特性讓牠非常容易受外界影響,如果周邊船隻過多,就會讓牠非常緊張。所以可想而知,這頭小布氏鯨生命中最後這19天,過得是多麼痛苦。
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當牠正常死亡後,龐大的軀體會緩緩下降,在分解的過程中滋養無數的海洋生物及微生物,形成深海綠洲,為海床生態提供上百年的養分,這個緩慢的過程被科學家稱為「鯨落」 (Whale fall)。「一鯨落,萬物生」,世間輪轉,生生不息,這是鯨魚們送給這個世界最溫柔的禮物和智慧。鯨魚的死亡本該如此莊嚴肅穆,可翻着肚皮被拖船高高吊起的西貢小布氏鯨卻無法落下了,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