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上百萬人湧入香港書展,相當於香港人口的八分之一,一句「你去書展了嗎?」成了時尚和品味。

書展除了賣書,還有和書有關的講座,作者、編輯、媒體、粉絲都在場,有講有問有答。《中振話綱目》是一本講中醫藥材的書,沿用古本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邏輯框架,繼承對中醫藥研究的極致追求和百科全書式的敘述風格,涉及更廣、考證更精、研究更深,是《本草綱目》的時代化、科學化,醫藥學大眾化。這本書講解中醫藥基本常識和200味常見中藥,圖文並茂,但一般人初看會覺得太專業太枯燥,不會買來看;書展現場作者趙中振的一場生動講座,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趙中振先生曾是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來香港20多年,一直從事中醫藥教學,他為寫這本書,學習李時珍走遍群山「嘗百草」。與李時珍不同的是,他不但考查內地30多省區的藥材主產區,還去了海外7大洲調查。趙中振40多年來行走40多個國家,尋草問藥,經世致用、同濟天下,文明互鑒,這可是李時珍做不到的。

猴棗散,是一味常見的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治療支氣管炎或者肺炎的效用,這次新冠肺炎就用得上。猴棗散加中貝母,天竺黃清熱化痰,羚羊角清熱息風,麝香開竅醒神醒脾去積,食慾差的症狀也能得到改善。猴棗究竟是什麼?趙中振為了解開這樣的謎,遠去了印度。不說不知道,原來印度也是草藥國度。當地人告訴他猴棗原名羊腸棗,是印度黑山羊吞食了阿拉伯金合歡植物的種子,在盲腸部位形成。牧民可以通過摸山羊的腹部,知道哪些羊開始長羊腸棗,就會從6月的雨季開始餵養,還另外給山羊吃各種豆科、大戟科、芸香科的植物樹葉補充營養,一般得養120天,一直到11月旱季到來,但能形成的概率很小,所以很珍貴。

原來猴棗是羊身上的東西。印度朋友拉來了兩頭羊,趙中振親手解剖羊,羊有4個胃,猴棗既不在胃,也不在腸,而是在羊的盲腸,他從中找出17顆像小棗核似的黑黑的東西,印度人告訴他,這就是猴棗。像牛黃、珍珠這些結石而成藥的原理一樣,在羊身上生成為藥。為什麼叫猴棗,是象形、象聲、象意就不得而知了。這種深入細緻的調查,知道了來源,了解了藥源,明白了藥理,再進一步,很可能會研製出新藥來。

趙教授還從菜、茶、酒、染、香,這些日常生活不可少的,講解藥食同源的道理,導引人們走進中醫藥王國。現場很熱烈,不時有笑聲掌聲,聽完,對厚厚的四大本書馬上有了興趣,紛紛買書拿回家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