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世大運由31位青年火炬手燃點火炬塔。 作者供圖

李漢源

日前因疫情延遲了兩年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在中國成都正式開幕。流光溢彩,華燈璀璨,開幕式的文藝表演把現場氣氛炒得熱血沸騰,這不僅是運動會,更是一場文化盛會,聖火盤點燃,煙花絢爛奪目,再到夢幻點火方式,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把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透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禮告知全世界。

每一次大型綜合運動會也會舉行一個大型開幕禮,除了一些既定儀式,運動員進場、主辦大會主禮致詞、升旗、點燃火炬等等儀式外,必然會有文藝表演,表演內容主要是介紹展示該國或該地區歷史文化或科技發展,這也表現出當地負責文藝表演的製作團隊創意及功力。

曾經觀賞過20多次奥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冬季奥運會、世大運等等開幕禮,每一次也有驚喜,每一屆燃點火盤也別具特色:1992年巴塞羅那奥運以射箭方式去點燃聖火;2008年北京奥運則有運動員李寧高空跑步去燃點;今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就安排由31個青年運動員去燃點聖火,也是十分有特色。每一次欣賞不同類型的開幕禮對我而言也是在學習中,筆者曾經負責製作過7屆全港運動會的開幕禮,燃點火盤方式也是最傷腦筋的環節之一。其實不止燃點火盤傷腦筋,是整個節目創意的問題,因香港的「恒常工作模式」,也就是以追求結果為本,最緊要有效率。

通常香港製作人不會像外國或內地,兩三年前已經計劃去做一個開幕禮,大多比較「即食」,兩三個月創作籌備就完成,其間還需要兼顧其他節目製作。這種流水式的作業,很難祈望能有驚喜創意的節目。相信15年過後的今天,大家還會回味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典禮的文藝表演,一個史詩式的表演,講述中國五千年文化的轉變及中國四大發明,直至現今的世界大同,整個製作團隊足足用上5年時間,去計劃、去思考、去創意、去綵排,來回多次才能完成2008年8月8日這個開幕禮表演。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責導演去負責,就算兩三分鐘的環節,也動用到兩三個導演參與,整個開幕禮就用上50多個導演,從所投入的資源及出來的效果,可看出他們用心之處。從他們的Making of製作特輯可以了解,身為製作人,未必有機會參與奧運會的大型製作,但當可以參與這類型節目時,就應該盡全力去做好,即使結果有人喜歡有人不滿意,但起碼絕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團隊和主辦城市。

香港也有很多接近這類型活動的開幕禮舉行,雖然沒有這麼大型,但我們可以在創意方面去要求、去表現。例如曾經有老闆叫筆者去幫手設計一個Studio,他的要求是想當參觀者步入時,要「嘩」一聲,筆者也努力地完成了老闆的要求。明年香港啟德體育園開幕,不知道我們又會否有一個讓人「嘩」一聲的開幕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