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當我們離開學校,走進社會工作,上班、下班,每天營營役役在生活,不覺間已經進入「而立之年」,幾年下來更向「不惑之年」進發,生活的重心可能就轉而為事業拚搏,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坐着對着電腦。假若我們開始因每天辛勞而慢慢放棄運動,那麼就很容易形成「中年危機」,身體機能走下坡,大肚腩、三高、皺紋、肝胃功能減弱等等症狀通通出現。中年危機不分男女,而最簡單解決這個危機的不二法門,就是持之以恒的運動了。簡單如每天跑步30分鐘左右,跑步一個月我們可以看到體重減輕,跑3個月就會發現心肺功能有所加強,6個月身體免疫力增加病痛減少,一年就可把三高踢走,長期下去身體也可保持健康,還可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

假若我們放棄運動,加上飲食方面不注意,最終就會在你不知不覺間慢慢形成肥胖。肥胖通常是指皮下脂肪的積聚,如腹部及臀部的贅肉,這可以看到;但還有一種脂肪不為我們所見,卻是對我們身體健康有莫大影響,就是「內臟脂肪」。內臟脂肪通常積聚在腹部內的器官周圍,肝臟、胰臟、小腸及大腸等器官附近,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影響我們的健康,當內臟脂肪去到各器官附近就會對各個器官的功能帶來直接的影響,例如直接干擾肝臟的新陳代謝功能,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機會,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等等。

有人問,只是正常生活,較少運動而已,這就會引致中風了嗎?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這裏經常提出大家要做運動,如能做到的話最好運動加上控制飲食,不然「愈不動,就愈不想動」,對身體的影響是慢性且深遠的。

持續做帶氧運動,可以降低內臟脂肪儲存量,雖然從外表看來可能沒有顯著「減到肥」,但內臟脂肪會慢慢降低,體能方面有進步,持續運動或加強運動的程度也就更容易得心應手。做運動並不是叫大家去跑馬拉松,其實最低要求的只是每天適量做運動30至50分鐘,當然有人會指工作繁忙,每天30至50分鐘用作運動實在太奢侈了,不過曾經有一項研究,中年人如果能每天進行高強度間歇性鍛煉(HIIT),其重點是在短時間內達至高消耗的效果,以衝刺形式進行2分鐘的HIIT在24小時內增加的新陳代謝跟跑步30分鐘一樣多,當然要在自己能力能承受的情況下進行吧,但這也證明了「沒時間運動」已經不是藉口了。除運動外,飲食方面一定要減低攝入高糖食物及含糖分飲料,因為這些更是增加內臟脂肪的元兇。最後,當你發覺肚腩愈來愈大,最好快些作體檢及見家庭醫生,獲取專業意見如何保障身體健康。

雖然我們不是專家,不知道做什麼運動對身體的哪一塊肌肉是最好,但當你每一天開始做適量運動,就會從身體自然發覺有收穫,生命在於運動,尤其是我們踏入中年,更需要加強身體鍛煉,大家告別惰性,以運動輕輕鬆鬆去掌握自己的健康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