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處葵青警區推展一項名為「葵青·攜青 Project i-SCAN」的先導計劃,透過跨專業模式,為有需要的青年人及家庭提供個案輔導、正向活動及家庭支援等,計劃開展11個月成功接獲182個轉介個案,挽救不少邊緣青少年。對誤入歧途的青少年,社會需要懲治和教育並重,結合警方、教育界、家庭多方力量匡正青少年的錯誤行為,傳遞重視、關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正能量。
青少年犯罪對其個人和社會影響深遠。青少年犯罪後,大部分都會與家庭不和睦,更可能年紀輕輕就輟學,被同輩疏遠,淪為低學歷及低技術的青年,容易自暴自棄,深陷犯罪的泥淖,自毀前途,更危害社會治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對青少年犯罪一向重視教育的匡正作用。根據《少年犯條例》及《刑事訴訟條例》,10歲至13歲的兒童不得被判處監禁;14歲至20歲的青少年,除非法庭沒有其他適當的方法處置,否則亦不應被判處監禁(嚴重罪行不受此限)。青少年的刑罰較成年人輕,亦是為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希望因他們年幼時犯錯而背負令其難以翻身的沉重罪責。
警方推展的先導計劃,其特點在於綜合運用警方、校方、家庭的力量,將誤入歧途的青少年轉介給社工跟進,從而及早發現、協助其改過自新。被轉介的青少年一般通過社工輔導,參與正向活動和技能訓練;對於一些誤入歧途較深的青少年,則交由精神科及臨床心理學專家介入。從一些成功的個案來看,有偷竊或離家出走習慣的邊緣青少年,經過專業人士輔導協助,都能夠迷途知返,重返人生正途。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挽救邊緣青少年是對社會未來負責。葵青警區跨專業先導計劃推行不足一年,但效果良好。政府對此要擴大宣傳,強化成功個案對同齡人的示範作用,令更多邊緣青少年勇於尋求協助。警方和相關專業機構亦應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將先導計劃常態化,並推廣至全港各區,幫助更多邊緣青少年改過自新,重建美好人生,為建設美好香港作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