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今年香港書展以「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作為年度主題,以「從香港閱讀世界:童來悅讀少年時」點題,與書迷細味兒童及青年文學豐富的底蘊及趣味,並推介九位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作家,包括阿濃、何紫(已故)、君比(已故)、周蜜蜜、梁望峰、韋婭、孫慧玲、潘明珠及潘金英。「文藝廊」特設專區,展出兒童作家們的珍貴藏品,包括絕版作品、親筆手稿、珍貴照片、作品構思草圖等珍貴手稿、物品及書籍。在年度主題講座系列中也不乏多場兒童文學主題講座,作家在此與讀者會面,分享兒童文學創作的點滴。
最偉大的「兒童文學」是《西遊記》
日前阿濃、周蜜蜜及孫慧玲以「兒童文學的歷久常新」為題舉辦講座,三人既分享了最新繪本《因為有愛》、《尋找藍天》和《帶着勇氣去調皮》的背後創作故事,也指出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所具備的特質。阿濃以《西遊記》為例指出:「中國第一本不是兒童文學的兒童文學其實是《西遊記》,它的影響力直到今日,當然裏面有些內容是兒童不宜的,但也有更多適合兒童閱讀的部分。首先它具備超現實的想像,如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夠變大變小,他還有72種變化、猴毛也可以變成很多個自己等等。這種超現實的想像力是兒童文學的特質之一。而且孫悟空既是本領高強的英雄人物,也具有叛逆和頑皮的特點,這與很多青少年的特點相符。另外,《西遊記》中還有一個偉大的任務,便是去西天取經,最終完成這件任務也會令小朋友覺得好開心。」
阿濃的觀點得到周蜜蜜及孫慧玲的贊同,周蜜蜜說:「從歷久常新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同時裏面的角色和故事情節也要具有兒童的趣味,才吸引到兒童的閱讀。同時,兒童文學也會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宣揚人性的真善美,代代流傳。」
孫慧玲同樣認為兒童文學具備異想天開的想像力是極為重要的,她再補充道:「還有一個特點,兒童文學不需要太多深刻的教訓,而是在幽默惹笑之中令大家覺得快樂和歡愉,兒童日後自然會走上解決人生問題的道路。經典兒童文學的流傳還需要多謝科技的助力,例如阿濃的作品已被改變為多種舞台劇,以各種形式媒介的表達令眾人所熟知。」
優秀作品潛移默化影響青少年
關於優秀兒童文學的積極作用,阿濃直言:「好多家長未必識得教育子女,但你只需要教會他一件事——喜歡讀好書,那些書自然會幫你教育。好書首先重視善良,如我最喜歡的書《愛的教育》便教識善良;第二是教大家同情,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令大家都深感同情;另外還有親情,如《小蝌蚪找媽媽》等;《伊索寓言》則教我們分辨是非黑白;冰心的文章教我們如何創作優美的作品……兒童文學從各方面都會對我們有正面影響,如果你好好教小朋友讀書,就會令他成為『三子』,分別是君子、孝子和才子。」
周蜜蜜將優秀的兒童文學比作一粒種子,會隨小朋友的成長開花結果,「我外祖父知識淵博,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已經講跟多故事給我聽,也帶我實地考察故事發生的地方。他說,作者可能用一生的心血寫了一本書,而讀者只需要相對少的時間便可以閱讀,所以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比讀書更有價值呢?好的作品中會蘊藏很多哲理,會潛移默化影響讀者。」
孫慧玲則以自己湊孫的經歷的角度分享己見:「如今我大孫10歲,細孫7歲,從他們身上我已經看得到兒童文學的作用。例如大孫寫文的開頭令我驚訝,他說『有好多事情其實你想像不到,但它往往就會發生……』這就是堅持讀書的結果,而細孫講話則非常文雅,會說出一些非口語化的詞。現在小朋友鍾意打機多過讀書,如果家裏有很多書,我們勸下逼下,他們始終都會讀的,也已經潛移默化吸收了裏面的技巧。讀書可以將小朋友從打機中拉出來,發自內心地找到樂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