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一片風行,至25日票房已經突破12億,成為今年內地暑期檔電影最大「黑馬」。在《長安三萬里》熱映之際,該片導演謝君偉、鄒靖接受記者專訪,暢談創作心路。這是兩位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初執導筒的第一部作品,他們將目光投向中華文化中最閃耀的部分——盛唐、詩人和詩詞,「希望能用動畫等現代化表達形式展現那個偉大時代的風貌,展現詩人們波瀾壯闊的人生。他們在詩詞裏寄託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跨越了時間和歷史,依然能給今人以無限啟迪」。

《長安三萬里》的片名源自明代陳子龍的詩句——「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吹斷磧西頭」。鄒靖向記者介紹,片名也暗含主題,「長安代表的是高適、李白等詩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是他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

電影以老年高適回望往事為視角,講述了他和李白跨越數十載的友情,兩人個性迥異、人生殊途,但互為鏡像,彼此映照,在時代洪流中闖蕩漂泊,連接起唐朝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由盛及衰的歷史。168分鐘的超長片長,杜甫、王維、孟浩然、賀知章、王昌齡、李龜年、張旭等詩界才俊亦悉數登場,燦若星辰的詩人群像映照出唐代文學藝術之輝煌。
「我們想把這些在歷史記錄中可能只有一兩頁的文字記載變成這些詩人鮮活的一生經歷,讓大家看到有血有肉的角色。」謝君偉說,《長安三萬里》塑造了大眾熟悉又陌生的詩人,熟悉的是名字、詩句,陌生的是他們的人生:對於謫仙人李白,鮮有人知他一生經歷了多少糾結和困苦,劇中完整展現了他從青年「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意氣風發,到中年「自古賢者皆寂寞」的鬱郁不得志,再到晚年「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淡泊釋懷;杜甫在晚年憂國憂民,但根據其詩歌猜測他也有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設計了頑皮活潑的少年形象;寫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名句的高適,是官位最通達的唐代大詩人,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耿直、堅毅、重情重義的性格,「觀眾見證他們一生的起伏,也共情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此外,為了全方位還原唐朝風貌,劇組參考唐俑、唐代壁畫和古畫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展現凸顯唐朝人雄闊精神的「唐風造型」,讓觀眾感受到「唐風之美」。

詩歌是唐朝的靈魂。《長安三萬里》提及的唐詩多達48首,如何通過動畫電影充滿想像力的視覺語言把詩詞意境展現出來,考驗創作者的匠心和創意。謝君偉說,影片籌備階段,主創團隊前往陝西、四川等多地採風,參考了近100本相關書籍,結合圖片資料,做了大量研究,除了長安城景,片中出現的揚州城景、黃鶴樓、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梁園、雲山城、塞外等眾多大唐場景和建築都系經過精心還原。最終片中以古畫、水墨、炭筆等不同方式呈現了不少熟悉的詩句畫面,同時從「山頂千門次第開」的錦繡長安到「二分明月是揚州」的秀美揚州,從「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到「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三峽奇景,再到梁園、潼關、松州、薊北的風光……詩從紙面走到眼前,變成了故事。去創想活靈活現的創作過程。

李白吟誦《將進酒》是全片一大高潮,當時他和高適正值中年,眼睜睜地看着自己一腔熱血冷了下來,江邊痛飲之際,李白吟出《將進酒》。電影用超現實手法表現了《將進酒》意境,通過配音的不同狀態,體現了中年李白複雜的內心。此外,倏然間出現的白鶴,激蕩的江浪、快意的飛行、星空等等堪稱神來之筆,絕佳視覺效果加之配音演員出色的吟誦、完美貼合的配樂,匯集出全片給人最深印象的高光橋段。鄒靖透露,這場戲從故事板到最終製作完成,花了接近2年時間,光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就做了很多版本,「我們留下了視覺化的《將進酒》,希望多年後大家提起這首詩,不只有名家解讀、戲劇演繹,也能想起還有人曾用動畫電影呈現」。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7月25日,上映僅18天的《長安三萬里》票房已達12.4596億,並連續多日奪得單日票房冠軍。謝君偉表示,這是電影背後超過千人團隊花費三年時間共同努力的結果,他特別希望小朋友們能看到那些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詩人的故事,看到詩中意境,從而對詩歌更感興趣,「小朋友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一顆中華文化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開花結果。」
鄒靖曾和觀眾一起坐在漆黑的影院裏,當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大屏幕響起,他聽到家長也帶着孩子輕聲跟誦,那一刻,他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亘不絕的美學力量,以及電影作為一種媒介對人類情感的傳遞。「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他說,「我們在片中想體現唐代詩人們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對友情的堅守以及身處困境的人生抉擇,這種精神跨越了時間和歷史,至今仍非常有意義。他們抬起頭來看到的月光,今天再照向我們,是一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