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由2015年開始,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下「義務工作發展局」聯同「香港志願者協會及和平發展基金會」合作推出「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香港大學生義工實習計劃」,安排本地大學生到聯合國的海外機構進行義務工作,希望藉此提升年輕人自身能力,擴闊國際視野,為世界和平及發展作出貢獻。
多年來,接近100位的大學生的足跡遍及柬埔寨、哈薩克斯坦、老撾、越南、緬甸、尼泊爾、泰國、斯里蘭卡等地區協助當地的行政支援、監察、對外聯繫、外展服務等等。大會評審黎年教授強調同學們的身份並非暑期交換生,而是到發展中國家服務半年,「我曾到各地探訪了解他們在當地的生活狀況,他日若要向有關部門推廣,也更有說服力。同學們成長得很快、適應能力很強,為方便出入都會買一部單車代步,更會學懂當地語言,令人感動。」
2019年去過哈薩克斯坦的廖志賢(Henry)談起那半年只感到非常夢幻,「我已在教育大學畢業,是一名老師,我感恩計劃將我帶到《一帶一路》的哈薩克斯坦,當地人口有2千萬,三分一是年輕人,由於社會屬大男人主義,家暴處處……我參與了當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關兒童權益的宣傳工作,主力到學校開講座,為年輕人提供起動基金鼓勵創業等等。俄文是他們的主要語言,有一次我登上巴士付了車資,卻被查票員趕下車,我莫名其妙,終於下定決心報讀俄文……雖然我只學到皮毛,但我喜歡俄語,因為它見證了我的一段成長經歷。真希望將這樣的世界觀帶回香港,讓同學知道除了本身是香港人,也是地球村的一分子!」
在理工大學英文系畢業的劉樂瑩(Candice)2019年到過越南實習,現在是聯合國組織的員工,她剛從蘇丹撤僑歸來,「自越南歸來我愛上了人道救援工作,後來我選擇去這個非洲國家服務,雖然只逗留了9個月,我已愛上這地方,可能大家對這貧乏的國土有着固有的印象,我卻欣賞當地人的毅力和感恩之心,他們的問候語就是願和平在你身邊。那次他們遇上水災,我們提供物資,他們沒有因流離失所而意志消沉,反而向我們送上笑容,那份對生命的熱情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4月15日清晨蘇丹首都發生軍事衝突,我被槍聲吵醒,一下子我們的服務被迫停止,包括不能再進行小兒麻痹症的接種計劃……因為去年有一宗個案,就等於將有500宗出現,我們趕緊設法在4天內讓5歲以下的兒童接種疫苗,可惜軍事衝突發生,我們的疫苗冷藏庫受到破壞,更被迫撤離……我們用了35小時乘坐巴士去蘇丹港,再乘12小時渡輪到沙特阿拉伯才轉飛回家。回到安全、物質豐裕的香港內心好迷茫……我們有能力離開,但那裏的小朋友和他的家人就留在那裏,蘇丹是他們的家,他們可能變成難民,我離開得並不甘心。我沒有帶走什麼,我感謝父母願意讓我再回去,也為女兒的工作感到驕傲,我仍在等待回去的那一天。」
感恩香港有這樣高質素的大學生,你是否也希望成為他們的一分子?不只在意是否買到名牌手袋和波鞋,而是多留意落後國家的種種,願意在陌生的國度發揮小宇宙,貢獻自己,我們輸出多一份關注,世界便會多添一份的溫暖,感謝每一位參與過「義工實習計劃」的大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