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 心
在虎跳峽上虎跳到中虎跳的哈巴雪山一側沿大峽谷前行,有一條茶馬古道叫「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段」的標誌牌介紹,二十四道拐古道海拔2,316米,全長38公里,由二十四道拐古道段和明代麗江土司木高的摩崖題詩石刻等遺蹟組成。二十四道拐茶馬古道是虎跳峽中連接南北的一條最為艱險的通道,古時是四川木里和雲南麗江等地入藏的交通要道,是滇藏茶馬互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據說二十四道拐遺址得以保存,完全是因為它遠離現代人窺覷的目光和追逐利益的足跡,而如今在受到保護的情況下得到一定的利用,是因為它處在世界著名的大峽谷虎跳峽景區內。
二十四道拐的起點在虎跳峽鎮(原橋頭鎮)長勝村境內的上虎跳。虎跳峽主要地段在虎跳峽鎮的長勝村和永勝村境內。長勝村地處虎跳峽鎮東面,金沙江北面,東面和北面分別與虎跳峽鎮永勝村和東坡村相鄰,西面至匯入金沙江的沖江河邊和哈巴雪山保護區。長勝村海拔最高點2,500米,最低點為1,500米。長勝村的上、中、下諾於三個自然村在金沙江的左邊,中諾於村有一條小路一直到二十四道拐。從中諾於村的納西雅閣客棧出發,沿着左側小路上山,翻過山不遠就能看到路邊立有「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段」文物保護碑。從這裏開始就是以道路曲折聞名的二十四道拐。
據現在有關介紹,二十四道拐全長18公里,途中有二十四個急轉彎,蜿蜒曲折,崎嶇陡峭,小路螺旋上升,一路爬坡,從一個山腰向山頂衝擊,近60度。拐頂距江面幾百米,也有人說上千米,被譽為「雲南的天梯」。有人說這條古道是千百年來穿行在這條山路上的馬幫走出來的,因為山勢太陡,為減緩坡度踩出了一條之字形路線。但也有考證說這條古道是人工在峭壁的半山腰貼着山開鑿的,一面貼着垂直的岩壁,另一面是嶙峋的大塊墜落岩石。一路不僅拐彎多坡度大,路況也很差,凹凸不平、滾滿碎石的路面,像是用碎石料混亂堆出來的,很容易打滑,騾馬都不能行。走到山脊拐彎處海拔2,670米的一塊巨石邊,能夠清楚看到金沙江對岸玉龍雪山直插雲霄的大岩壁,也可以遠眺上虎跳中的虎跳石。據說自古走這條道十分恐怖,一是要在刀削般的峭壁上不斷攀高,持續地爬升 ,聽着上虎跳峽谷中奔騰的濤聲,兩腿會發軟。沒有任何護欄,稍一不慎就會跌落深谷滾滾江水中;二是峭壁間常常起風,有時大風會在瞬間加大,那風力足以把站在邊緣的人吹落入水。如跌落水中,即使會游泳,那冰徹入骨的金沙江水也會把人凍成冰棍。
據說古時走二十四道拐,最怕起風。虎跳峽裏的風奇猛無比,特別是在夜裏,山風狂烈地呼嘯着颳過長長的峽谷,應和着大江如雷的濤聲,洶湧如潮,使人想起那些傳說中總是駕着雲和風,吹奏着口弦和竹笛漫遊的殉情精靈。古時虎跳峽是個令人談風色變的「魔峽」,曾被稱為「風鬼」(也稱「風之女神」)的家鄉。
麗江是個山高水長的雪鄉秘境,因為神秘,鬼怪神靈也特別多,有名有姓的神靈、鬼怪、精靈就有2,000多個。其中有一類奇特的「風鬼」,全是女性,這些「風鬼」都明顯是某地某個或某些殉情的青年女子的化身。在東巴教和納西族民間傳說中,風鬼共有七個,全是女性。殉情而死的女性在東巴教中被稱為風鬼,是古代納西族的風崇拜意識和鬼魂觀念相結合而產生的。納西先民對日月星辰、風雲雷電十分崇拜。風流動無形,颳狂風時挾帶着使人恐懼的聲音,剎那間能使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房倒樹折,畜死人亡。風的這種破壞性和不可捉摸性使納西先民對它懷有恐懼心理,於是把非正常死亡者必成鬼的觀念與風之惡性聯繫起來,逐漸形成了「風鬼」這一觀念。
根據東巴教和納西族民間的說法,阿莎咪是這七個風鬼的首領。關於阿莎咪成為風鬼的傳說有很多。在虎跳峽中流傳的故事說,阿莎咪是納西土司木天王的三女兒,她與一個英俊的長工相愛,兩人私逃出木府,住在深山洞中。木府派人尋找,一年後才找到,此時他們已生有一個孩子。木天王把長工處死,給了女兒一匹騾子和一罐金銀,將她趕出家門。阿莎咪抱着孩子,騎着騾子來到金沙江邊的一個叫三仙姑的地方。她想起死去的情人,悲痛萬分,回頭一看,頓時狂風驟起,把她捲貼到金沙江邊的達勒懸崖上。從此,她就被人們稱為達勒阿莎咪。阿莎咪被風雲捲到金沙江邊的達勒懸崖上後,她便住在這99座白岩和77座紅嘴的懸崖上,住在九層白雲和七層白風之上。從此她成為雲與風之母,領着風鬼、雲鬼、毒鬼、爭鬼、殉情鬼作祟人間。在虎跳峽核桃園村的村民更進一步傳說,木天王之女騎騾出走時,是從木天王經常挖金子的虎跳峽路過的,在這裏被黑風和白風捲貼在虎跳峽中他父親經常洗金子的「涮金潭」上方的雪山懸崖上。
玉龍雪山被殉情者視為死後可去以雲霓彩霞織衣、與飛禽走獸同樂共歡的生命理想國,因此成了一座「情山」,它背後的虎跳峽也成了一個「情峽」,這裏流傳着無數的山川人物傳奇,其中很多都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故事。由於虎跳峽的險峻壯美和位於玉龍雪山之後等地理特徵,也由於這裏是被殉情者視為風神之一的達勒阿莎咪之故鄉,因此,此地也是過去殉情者喜歡來結束生命的地方。
在入峽口有個江水迴旋之處,過去常常在那裏發現殉情情侶的屍體。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個納西女子與漢族移民村寨核桃園的一個小伙子相愛,兩人在附近某礦山當民工,有一次在姑娘的宿舍中見面,被人誣為「作風不好」,姑娘的鋪蓋被人扔出宿舍,二人無端遭受眾多惡語誹謗打擊,最後選擇了以死抗辱的路,雙雙在下虎跳石上投江殉情。按照殉情的傳統習俗,女子不興穿着與自己朝夕與共的羊皮披肩自盡,因為納西女子認為在自己的所有服飾中,以綴着象徵日月星辰圓盤的羊皮披肩為大,它有背負青天的寓意,而裙子則有環抱着大地的寓意。這個姑娘在殉情前把自己穿的黑色羊皮披肩摺疊得好好的放在虎跳石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