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學術著作,也是部通俗可觀的作品。 作者供圖

黃仲鳴

砰!砰!砰!

三響槍聲,一個跪着誦經的男人頹然倒下。第一槍自腦後射入、前額射出,腦髓濺流。第二槍由太陽穴射入,左額穿出。第三槍射中腰部,前胸透出。該男子已立時死亡。

事發於1935年11月13日,地點是天津南馬路清修院居士林。被擊斃的是前大軍閥孫傳芳。命案遽生,佛堂陷入一片混亂和恐慌;驚而觀望,開槍者乃一年輕女子,手中拿着一柄勃朗寧手槍,神態鎮定,並且朗聲說:

「大家不要害怕,我是為父報仇,絕不傷害別人,我也不跑。」

復仇女子施劍翹(1906-1979),瞬間成為全國風雲人物;在知悉她的動機後,無不讚嘆她是個孝女,一個願捨身報父的大孝女。事後媒體大量炒作,譽她為「孝女刺客」。

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是軍人。1925年,孫傳芳率軍北上,施從濱奉山東督軍張宗昌命,前往截擊;在皖北固鎮戰鬥時兵敗,被孫傳芳部下謝鴻勛俘虜。孫傳芳以鐵絲綑綁送到蚌埠車站,當眾割下頭顱懸首暴屍。兩軍交戰,臥死沙場平常事矣。施從濱竟遭梟首虐殺,對施劍翹應是一大刺激。

1935年6月,施劍翹前往天津,即跟蹤查訪孫傳芳的門牌號、車號,密謀刺殺。她打聽得孫傳芳是個佛教徒,即混入他的清修所在地「誦經」,伺機射殺。

事發後,沸沸揚揚。施劍翹散布傳單,向居士林致歉,自稱是「報仇女」。神州大地報刊,無不競相「揭秘報道」,社會名流更為她發聲。1936年8月13日,被河北法院判處七年監禁。經馮玉祥、李烈鈞、于右任、張繼、宋哲元等出面救援;同年10月14日予以特赦,並認定她的刺殺行為在道德上為「實踐孝心」。她在獄中寫的抗日文章《親愛的同胞,趕快奮力興起吧》,成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政治宣言。她是愛國的。

勾起我對施劍翹的興趣,來自一部英文研究著作,作者為美國人林郁沁,書名《施劍翹復仇案:民國時期公眾同情的興起與影響》,這書經陳湘靜翻成中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林郁沁由當年的媒體報道和大眾對案件的關注、反響下筆,得出結論。她認為在是次的命案和審判中,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年輕婦女的命運,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戰民國政治的權威。

對施劍翹案,林郁沁視角獨特,由這「小歷史」看出「大歷史」,令我想起史景遷的《王氏之死》。

施這復仇女,對一些文化工作者影響也大。據說,1988年的電影《女刺客》,角色許越南的原型就是施劍翹。另外,王家衛《一代宗師》的宮二、《邪不壓正》關巧紅的原型,都是這復仇女。而在案發後,報章雜誌的大肆報道外,以施案為藍本的小說、廣播劇、戲劇作品,像雨後春筍湧現。對施劍翹的所為,幾乎一致地同情和首肯;她能獲特赦,背後就是這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