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昨日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87.9%受訪者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最受歡迎的城市依次為中山、深圳和廣州。 工聯會圖片

工聯會調查指中山深圳廣州最受歡迎 多讚內地價平景靚空間大

香港地少人多,人口更日趨老齡化,港人退休後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安老是大勢所趨。工聯會昨日發表一項針對55歲或以上市民所作的調查顯示,有87.9%受訪者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而最受歡迎的城市依次為中山、深圳和廣州。受訪者普遍認為北上安老的好處在於內地院舍空間較大,環境較香港舒適,以及價格較低等,而對自己能否支付在內地所需醫療費用,院舍支援是否足夠,以及地點偏遠是他們的三大憂慮。工聯會認為,調查反映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的意願十分強烈,但政府必須給予支援配套,包括制定「灣區養老」新標準及推動跨境醫療配置支援等,令政策更完善。◆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香港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灣區社)聯同工聯會康齡服務社(康齡社)於上月19日至本月3日透過問卷成功訪問2,004名市民,發現有87.9%受訪者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同時,有96%受訪者贊成香港特區政府擴大購買院舍計劃,而最受歡迎的大灣區養老內地城市依次為中山(23%)、深圳(20%)和廣州(18%)。

逾九成贊成醫療支援擴至更多省市

灣區社總幹事曾志文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山有良好的居住養老環境及慢節奏、低物價指數、高幸福度等生活條件;深圳臨近香港交通較為便捷,方便親屬探望以及港人長者往來香港;廣州有類似的城市條件,如便捷的交通、宜居的空間、優秀的醫療水平等,「因此特區政府擴大購買院舍計劃亦應集中在上述城市。」

調查又發現,分別有95%及97%受訪者贊成將福利可攜的社福安排及醫療支援安排擴展至更多內地城市。工聯會康齡服務社主席潘佩璆認為,將「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擴展到內地更多城市,以及擴大醫療券在內地更多城市的三甲醫院使用已是民心所向。

同時,大部分受訪者願意在內地養老期間接受醫療服務支援範圍,專科門診需求最高(66%),其次為長期覆診(65%),工聯會認為在支援充足的情況下,應優先考慮讓跨境養老的香港長者在當地就醫,以減少兩地奔波及減輕本港醫療系統壓力。

倡設短期宿舍方便回港處理事務

工聯會榮譽會長、大灣區社會服務社主席黃國健表示,受訪者認為入住內地安老院舍最大好處是院舍空間較大,環境較本港舒適(86%)、綠化多和空氣好及適合養老(77%),以及價格較低(70%),最大憂慮則分別是擔心未能支付在內地所需醫療費用(71%)、院舍日常支援不足(63%)及院舍距離較遠而不便利香港親友探訪(62%)。

他建議特區政府擴大「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下所選擇購入的宿位必須符合一定標準,並安排更多內地公營院舍讓港人申請輪候入住。同時,大灣區內各地政府應建立一套歸一、完整、清晰的評選院舍服務標準,讓有意選擇跨境養老的港人更易選擇適合的院舍,建議可參考現時本港院舍巡視制度,由政府定期派員巡視院舍。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指出,特區政府需延伸或檢討放寬現時的福利可攜政策,以及建立跨境養老院舍支援服務。現時「廣東計劃」、「福建計劃」及「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均需申請者交還所租住的公屋單位,或刪除相關戶籍,令申請者感到沒有退路,他建議政府為申請者設立為期3至6個月暫緩退還公屋安排或過渡性安排,並於各區設立短期宿舍,讓香港長者回港處理事務期間入住。

港人跨境養老意願與需求調查重點

◆87.9%受訪者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

◆96%受訪者贊成香港特區政府擴大購買院舍計劃

◆最受歡迎的大灣區養老內地城市依次為:中山、深圳和廣州

◆95%受訪者贊成將福利可攜的社福安排擴展至更多內地城市

◆97%受訪者贊成將福利可攜的醫療支援擴展至更多內地城市

◆受訪者認為入住內地安老院舍的三大好處:

 空間較大及環境較本港舒適(86%)

 綠化多和空氣好及適合養老(77%)

 價格便宜(70%)

◆受訪者認為入住內地安老院舍的三大憂慮:

 未能支付在內地所需醫療費用(71%)

 院舍日常支援不足(63%)

 院舍距離較遠而不便利親友探訪(62%)

資料來源:工聯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費小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