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源
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FISU,簡稱︰世大)將於7月28日在成都開幕,這次是繼2001年北京及2011年深圳後,中國第三次舉辦世大,原本今屆也是計劃在相隔十年後的2021年舉行,但因疫情關係,先後兩次延期,最後定於今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四川成都舉行,可謂波折重重,卻又排除萬難。
世大的參賽者均為於世界各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及畢業不超過兩年,年齡為17至28歲的運動員,由於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個規模僅次於奥運會的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因此世界各國及地區都非常重視,都踴躍地派出頂尖運動員參賽,有些更是奥運金牌選手,所以世大亦時有世界紀錄產生。第一屆世大於1959年在意大利都靈舉行,中國也有參加,以後每兩年一屆,其後中國未有派運動員參與,直到1975年恢復會籍,由1977年至今每屆也有派出優秀運動員角逐獎牌。
世大對香港運動員而言也是一個很大機會能與國際一級的參賽者於世界舞台一較高下的良機,自1985年起,香港大專體育協會就派出學生運動員參加比賽,但過往運動員參加世大,是要自己負擔部分旅費的,協會方面也要協助運動員工作人員等找贊助才能成行;時至今日,政府已經大力資助經費90%,運動員只需籌集10%費用就能成行,比起以前運動員能更專注訓練,一心一意希望奪得好成績。其實過往香港隊成績也算不錯,當中以游泳最好,共贏過4金1銀;網球也有3面銅牌;而田徑、體操、武術也各有1面銅牌。今屆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香港派出有史以來最多運動員參加,80男63女共143名選手,加上教練、醫療團隊及工作人員共超過200人,去爭奪今屆268個獎牌,令人引頸以待。
17至28歲也是運動員黃金年齡,更是一些項目訓練的黃金成長期,美國有接近一半奥運獎牌運動員都是在大學校園內訓練,也有一些國家級運動員專誠去到當地大學接受訓練,可見其大學的運動設施能達到國家級的水平,是一個非常理想進行運動員訓練的場所。其實香港一些大學也有足夠體育場地,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些場地去做搖籃,協助運動員成長呢?在中國內地,省市也會有專屬體育學校,當中體育成績好的就上省隊或上國家隊繼續訓練,成為國家隊員在國際上衝擊獎牌。體育是需要長時間培育的,但也絕對值得各界投放資源,以周詳計劃去培養新一代運動員,如能培育出一個何詩蓓,已經能令香港在世界體壇站起來。
今日世大港隊在香港大學陸佑堂授旗出發,隊中有大家熟悉的運動員,包括劍擊張家朗、乒乓球杜凱琹和蘇慧音、網球黄澤林和王康怡等等各項精英運動團隊,祈望今屆香港隊能有好的成績,更期待香港隊能像東京奧運再放異彩,為港再次爭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