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楠和孩子們。 視頻截圖
◆王浩楠和妻子。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冶 攝
◆孩子們暑假上午會有兩個小時的集訓課程,用來提高身體素質。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冶 攝
◆每天早上,王浩楠會和妻子一起為孩子打飯。香港文匯報記者盧冶 攝

自己「淋過雨」,想為孩子「撐起傘」 16載養育孤弱兒童

凌晨兩點,氣溫不像白天那麼高,王浩楠要頂着睏意起床,為已經熟睡的孩子們關掉已經開了半宿的風扇。回到床上,王浩楠還能再睡上兩個小時,到了凌晨四點,他就要準時起床給四十幾個孩子準備早餐。

「今年夏天太熱,就給孩子們安上了風扇,不然晚上睡不着。等後半夜冷下來,得起來把風扇關掉,不然容易感冒,孩子太小沒辦法自己關。」今年42歲的王浩楠,已經成為449個孩子口中的「老爸」了。他在吉林省長春市創辦的「愛心之家」已經有16年了,現在有45個孩子寄宿在這裏,這些寄養的孩子多是監護人失去撫養能力、家境貧困的或是孤兒。◆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冶、林凱 吉林長春報道

2007年,當時26歲的王浩楠還在工地打工,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跟着爺爺在工地周圍撿廢品的龍龍。

「龍龍算是第一個寄養在我這兒的孩子。遇到龍龍的時候他才三歲,跟着爺爺撿廢品維持生計,居無定所,到了晚上就睡在工地旁的空地上。有的時候工地做好吃的,我就會給他們爺倆送過去,一來二去就熟絡了起來。」王浩楠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龍龍原名叫黃龍,父母離異後杳無音信,最終撫養的責任就只能落到了龍龍年邁的爺爺身上。

到了雪季、雨季,王浩楠還會邀請爺孫倆到家裏居住。「到了冬天或是下雨,我看那孩子在外面住太遭罪了,就邀請他倆到我家裏住。當時我在工地旁自己租了一個小屋子,邀請過幾次但是都被爺爺拒絕了。後來有一次他爺爺主動找上我,讓我收養龍龍,意思是他感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王浩楠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後來龍龍便寄宿在他家裏,最開始爺爺還總會來看龍龍,但沒過多久就失去了聯繫,應該是已經不在了。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這些可憐的孩子『撐起傘』。我從小就是孤兒,在福利院中長大,離開福利院後不認識字,也沒有戶口,後來稀里糊塗就進入社會了。每次看到這些孩子就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不希望這些孩子和自己一樣,就想着給這些孩子建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王浩楠說,每當看見可憐的孩子,他都會讓這些孩子免費寄宿到自己的家裏,後來寄養的孩子越來越多,便有了這個大家庭。

孩子多為孤兒 接收會多方核實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編號,即將要接回來的孩子是第450號。這個孩子的情況是父親得了癌症,母親就獨自離開了,只留下他一個11歲的男孩,父親時間不多了,孩子沒辦法自己活下去。」王浩楠表示,寄養在他這兒的孩子有幾種類型,多是孤兒,或是父母重病沒有撫養能力,還有就是父母入獄的。

雖然孩子不是收養,不需要履行相關法律程序,但為了接收得明白,王浩楠會多方核實。反覆確認沒有監護人或是監護人沒有能力撫養後,他還要請孩子所在村子的村委會或是轄區派出所出一個證明,說明基本情況。孩子的戶口繼續保留在原來家庭或者遷到親戚的戶口簿上。

為維護孩子自尊 拒絕社會捐助

在王浩楠家的寄養規模越來越大後,有不少愛心人士聞訊前往探望。但自始至終,王浩楠都不曾接受社會人士的資金捐助。「『愛心之家』有了一些名聲後,就總有愛心人士想來捐助。他們來看望孩子我本是不應阻攔的,但是很多人來了後都會向孩子問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類似『你爸爸媽媽呢?』『你為什麼會寄宿在這裏?』等,這些問題把孩子都問懵了,大人都很難回答,更何況那些孩子。」王浩楠表示,一些愛心人士不經意的問題,有時會給孩子心靈帶來很大傷害,雖然是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很多問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而且有一些孩子本身就比較敏感,接受別人東西,很多孩子會覺得是受了外人的施捨,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創傷。」

言傳身教 教育孩子自強自立

「先做人,後學習」是王浩楠教育孩子的理念。「我從小沒念過書,沒辦法教孩子太多文化上的知識。但是這十幾年和孩子們接觸,或是自己實踐總結,或是請教學習,現在也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從『愛心之家』出去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正直、獨立的孩子,不能保證對社會有多大貢獻,但一定不會給社會添麻煩。」王浩楠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通過這些年和孩子們的接觸,他也總結了一些教育經驗,例如家裏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要求,也會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跟孩子們交流生活、學習的情況, 教育孩子自強自立。每到寒暑假,王浩楠還會花錢聘請國學老師以及退役軍人來到「愛心之家」,以集訓的形式讓「愛心之家」的孩子上課,學習國學以及鍛煉體魄。

最讓王浩楠驕傲的是「愛心之家」的「老六」。「老六來到『愛心之家』的時候,是一個問題很大的孩子。沒來到『愛心之家』前,他就敢拿着刀去砍他姥爺,無法無天,沒人能管教得了。後面轉變非常大,上了大學後他姥爺都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