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正全力拚經濟、拚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指出要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民建聯在通關經濟上提出開放沙頭角及中英街、發展口岸經濟,以及派出專隊前往「南澳」及「梅沙」的新水路口岸等建議,期望更好對接深圳新口岸及加快用地規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出,沙頭角作為「北部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應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配合深圳方發布的《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推動沙頭角旅遊合作區,並便利居民及旅客往來,真正做到開放沙頭角。他建議應同步提升區內的基建設施,特別是透過擴闊公路、開闢新路、延伸北環線至沙頭角等,提升整體交通網絡的容量;同時善用現有出入境管制站用地、活化區內的歷史建築及旅遊資源等,以配合沙頭角未來的發展定位。

他又指,香園圍/蓮塘口岸已全面通關兼有完善幹道接駁,具有成熟的基建條件發展口岸經濟,建議政府考慮以口岸經濟的模式,先推動該口岸周邊的用地以配合商業發展。而隨着羅湖及文錦渡的「一地兩檢」構思推進,特區政府可進行相關規劃,布局北環線站點,以善用附近一帶的土地。

為配合深圳將設立的「南澳」及「梅沙」兩個定位為旅客客運的水路口岸,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建議特區政府可派出出入境事宜的專隊前往該專用口岸,讓兩個內地水路口岸採用「一地兩檢」及「團進團出」通關模式,方便旅客前往包括吉澳、鴨洲或荔枝窩等生態旅遊景點,以此推動北部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