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一個完善的生物樣本庫,由開發、設計都要有計劃,最初要包括完善的臨床倫理審批,準備好十數年後樣本如何使用,因此亦需要有一份廣泛知情同意書,讓參加者理解所提供樣本的不同用途。」中大威院生物樣本庫執行委員會聯合主席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解釋,生物樣本庫會以高規格保存包括血液、身體組織、糞便等生物樣本,並以匿名方式連結參加者的生活習慣、血壓等臨床數據,再分配予合資格的研究人員,提升樣本所能提供的各種資料,最終希望在發現疾病風險因素、發展個體化或精準治療、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成效,惠及市民大眾。
馬青雲特別提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一刻可能我有一個樣本,在基因方面做到一部分的工作,但當兩年後有新技術面世,由於(生物樣本庫)具有廣泛知情同意書,讓參加者同意參加不同研究,就可以與時並進,將樣本用到最新技術當中,產生更多有用的醫學生物指標物數據。」
過去數年,中大各研究團隊陸續利用中大威院生物樣本庫進行大型基因組研究,包括乳腺癌研究,相關團隊經此建立「乳腺癌生物樣本庫」。中大威院生物樣本庫執行委員會聯合主席兼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指,建立乳腺癌生物樣本庫有助進行大規模多組學分析,對乳腺癌長期治療效果進行綜合研究,篩選有效的預後標誌物和預測標誌物,前者有助了解病人的病況發展,後者可預測病者對藥物、療法的反應,同時豐富的樣本資源亦有助於藥物研發。
中大威院生物樣本庫督導委員會主席陳家亮提到,以往絕大部分藥物均是於歐美完成大部分研發工作,純粹拿來香港或內地賣藥,「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因亞洲人的基因、生活環境等因素,令外國研發的藥物或診斷方法,到後來無論成效或安全性都受質疑,不能照單全收。」
他強調,建立國際認可的生物樣本庫,也是為了提升亞太區的藥物安全和成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