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林嘉麒

首次於此專欄與大家見面,心想所選的第一隻股份需要有「必勝」的DNA。所謂的「必勝」解釋為基本因素長期利好,同時具備資金是最喜歡的板塊。市弱炒股不炒市最為關鍵,相信非比亞迪(1211)莫屬。受惠於國家環保政策,新能源汽車前景光明是人所共知,而以銷售量及盈利表現來看,比亞迪是最好。

比亞迪上半年實現約12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5.78%,數字達到去年全年銷量的三分之二,而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早前在2023上海車展上表示,比亞迪2023年的銷量目標是300萬輛,意即今年目標是實現同比增長61.3%。

盈利方面,集團去年股東應佔溢利增長4.5倍至約166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率增加4個百分點至17%。其盈利成績表現冠絕同業,難怪受資金一直愛戴。現時市場的最大憂慮有兩個。一、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割價速銷,影響比亞迪未來盈利嗎﹖二、其股價累升很多了,未來股價仍有上升空間嗎﹖

上下夾攻策略有力突破

今年比亞迪在上海車展不單止發布了代步車海鷗、B級純電SUV宋L和中型SUV護衛艦07,更推出高端車品牌仰望的百萬級豪車U8和U9,而旗下高端新能源車品牌騰勢還展出D9創始版和N7兩款新車,車種可說是全方位多方向發展。值得留意的是,仰望U8是為高端市場探路,預售價約109.8萬元。另外,此次開啟盲訂的騰勢N7定位為智能豪華獵跑SUV。同時,為攻入偏低端的市場,比亞迪海鷗下探10萬元以內價位,活力版僅售7.88萬元。相信比亞迪上下夾攻的策略可為未來盈利增加有突破性的可能。

此外,比亞迪已宣布在巴西投資49億元建設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主要生產電動車及加工磷酸鐵鋰電池等。工廠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產,估計初期年產量15萬架電動車,日後提升至每年30萬架。儘管初時產能不高,惟定點巴西可覆蓋不單止南美甚至是北美市場。由於Tesla將開始利用比亞迪刀片電池,估計比亞迪因此增加國際知名度及推高品牌效應。

事實上,集團一直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去年已加速開拓歐洲、亞太、美洲等多個地區的市場,躋身多個市場熱銷前列。其中,元PLUS於澳洲預售;在東京召開品牌發布會,宣布了BYDATTO 3、BYD SEAL、BYD DOLPHIN等三款車型;歐洲市場推出漢EV、唐EV、元PLUS三款車型等,而集團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亦於9月正式在泰國落地。如此積極的海外部署,相信海外市場才是比亞迪未來發展的重心,其股價定必受惠於未來國際新能源汽車生產商這目標。(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無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