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清史謎案,孝莊文皇后是否下嫁多爾袞的歷史故事眾說紛紜,今期就說說這件事。
先解釋這件事的迷人之處。按史書記載,孝莊文皇后乃清代第二任皇帝皇太極的妻子,她最大的影響力,應該是她生了第三任皇帝—順治皇帝。換言之,孝莊既是清朝初期的皇后,亦是太后。而男主角多爾袞則是皇太極的弟弟,孝莊是多爾袞的嫂子。若果皇太極去世,孝莊改嫁多爾袞,在漢人文化上會引發人倫的爭議,而這件事發生在皇室之間,吸引度自然直線上升。
當代史料與清朝詔書佐證
孝莊下嫁多爾袞的證據有不少。第一是當時人張煌言寫的史料佐證。我們都知道,當時人寫的當代史料,佐證力是很強的。張煌言是明朝遺民,官拜兵部尚書,他的詩《建夷宮詞》有這麼一句「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太后怎會再「婚」呢?很明顯是說孝莊改嫁多爾袞一事。
第二是清人習俗。上文我說這件事在漢人文化中,會引發人倫爭議,但清人不是漢人,屬於少數民族,我們認為的不倫,在他們眼中卻未必。人類學家研究告訴我們,少數民族的婚俗,如果家族出現寡婦,為了保障寡婦,寡婦可以嫁給已故丈夫的一個親屬,這種婚姻形式,稱為收繼婚。這個行為,清順治皇帝也做過,他弟弟襄親王妻子董鄂妃,便是其夫死後改嫁順治。那麼皇太極去世的時候,順治只有五歲,多爾袞三十一歲,孝莊三十歲,男女正值風華,兒子尚小,孝莊改嫁多爾袞,合情合理。
第三是清朝詔書的佐證。順治五年,有一詔令如此頒布:「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勛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按倫理上說,多爾袞是順治帝的叔父,但現在特意將他尊為皇父,是否間接佐證順治母親孝莊已經改嫁了多爾袞?此後清廷文書都是改多爾袞稱謂為「皇父」。
第四是有人看過鐵證。1946年,近代學者劉文興撰寫文章《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他的父親劉奇瑞任內閣侍讀學士,奉命收拾內閣大庫檔案,「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事情辯論到這裏,似乎已經無需多辯。可是,無論學者如何翻箱倒櫃,始終找不到學者所說的詔令。難怪學者閻崇年認為至今未有找出任何一條直接史料印證孝莊皇后曾下嫁給多爾袞。
看完四個原因,聰明的讀者有沒有發現,這四個原因都是推論出來,並非直接印證,正正存在推論過程,也有學者分析這四條證據不可信之處,有時候正正是這種神秘性,可辯性使人着迷於歷史。
◆ 張奔勝(中學中國歷史科科主任,喜歡思考和推敲歷史細節,尤喜歡講及教科書沒有提及的內容和細節,引導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