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建議推出系列措施,提升的士服務的整體質素,包括將最高載客量由5人增至6人,同時引入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和兩級制罰則,加強對的士司機不當行為的阻嚇力。將於下周三(12日)提交立法會的條例方向正確合理,關鍵在於完善執行細節,做好顧客投訴的服務,讓措施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的士服務質素參差,多年來一直被人詬病。針對部分的士司機濫收車資、拒載、修改咪錶等不當行為,特區政府建議引入兩級制罰則,初犯會維持現時最高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再犯即面臨罰款2.5萬港元及監禁12個月。罰則相當有阻嚇力。特區政府同時建議引入「的士司機違例計分制度」,若司機兩年罰滿15分,將被取消駕駛的士資格3個月,再犯則取消6個月。

實施計分制針對拒載、兜路等不當行為,關鍵在於乘客主動投訴和舉證。現時乘客在遇上的士司機不當行為時,大多數都不會投訴,這一方面是乘客怕麻煩,另一方面是現時沒有做好便利乘客投訴的服務。

本港現時有不少投訴的士服務的途徑,運輸署於1999年中成立了優質的士服務督導委員會,2018年又成立了的士服務質素委員會,在這些委員會的網頁上,有投訴表格可以填寫,也可以向交通諮詢委員會下屬的交通投訴組投訴的士服務。在這些委員會的網頁上,寫着如須即時協助,請致電999。但實情是除非遇上很嚴重的不當行為,否則大部分乘客都會懶得去填寫這些投訴表格,更怕致電報警後要花大量時間跟進。可以說,現時的投訴途徑門檻太高、不夠便民。理順服務,令乘客能夠方便、容易地投訴,十分重要,也是條例能否有效執行的關鍵所在。

香港沒有一個專門的的士投訴熱線,本地人遇上司機不當行為都不知道去哪裏投訴,遑論外地遊客了。因此政府在推行新措施之後,必須理順投訴服務的途徑,應設立專門投訴熱線,並加強宣傳推廣,強制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在車廂當眼位置張貼投訴途徑,也應該在的士小票上印上投訴途徑,同時應該善用資訊科技手段,開通微信、WhatsApp等多元化的投訴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