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利用「深偽技術」的偽造影片需要大量的影片,作為人工智能學習的模本來建構高仿真度的模型,故其質素取決於收集影片的數量及製造影片的硬件先進程度。一般情況下,警方相信騙徒較難向普通市民收集大量的影像及聲音,但在科技不斷發展下,不能一概而論斷定犯罪分子不能做到,所以市民在公眾平台上載自己樣貌、聲音時,要有所警惕,應保護好個人生物信息特徵。
勿接陌生視像電話
據警方了解,騙徒會以不同手段,在社交平台公開的影像中盜取冒充對象的聲音、臉部信息等,提醒市民切勿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生物信息辨識資料,避免接聽陌生人打來的視像電話,以免聲紋和臉部特徵被盜取。日前警方在偵破裸聊詐騙集團時,也提醒市民切勿下載不明來歷的App,因為有些App會要求受騙人同意使用其手機相簿內圖片和影片的使用授權,有可能被騙徒盜取電話簿內親友的個人影像等資料,用來偽造假象在受害人親友間行騙,故市民應拒絕開放使用授權。
警方提醒市民,無論騙徒使用何種手法,市民任何情況下都應緊記查證對方的身份。警方在網上發現虛假資料或影片時,會主動要求網上平台將虛假資料下架,市民也要避免轉載假資料和假影像。
根據紀錄,香港發生的騙案繼續攀升,今年首5個月共錄得15,792宗,較去年同期的9,988宗上升近58%,損失金額則高達21.1億元,即平均每日損失1,300萬元,每10分鐘便發生1宗騙案。
不過,警方今年的騙案破案率亦有提升,至今共拘捕1,739人。警方將在今年7月和8月「防騙季」加強宣傳,並舉辦「大灣區青少年人工智能及網絡安全挑戰賽」,提升青少年的數碼素養和網絡安全意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