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香港前幾日突傳好消息,從7月1日起,高鐵通到了成都。在小狸念頭尚處混沌的時候,以「讀心術」著稱的某社交平台已先行一步開始向小狸連環推送以成都為首的內地各網紅城市的旅遊帖。很快地,一個高頻出現的網絡新詞成功吸引了小狸注意——特種兵式旅遊。

頭幾次看到「特種兵」的時候,因為是陌生的城市,小狸還領悟不太到,直到狸鄉北京版「特種兵」出現,小狸才終於頓悟——帖文中的主角坐標河南鄭州,下午6點下班,晚上9點直接上了火車,車上瞇一覺,凌晨5點抵達北京。從凌晨5點到下午6點半這13個半小時裏,他們陸續打卡了天安門、前門、北海公園、鼓樓、南鑼鼓巷以及天壇公園足足6個景點同時還包括了往返火車站。下午6點半,他們開始返程,凌晨2點到鄭州,回家瞇一覺,7點半又爬起來去上班了。30小時往返1,300公里,6個景點大概是靠步行連接的——然而並不是因為近,而是因為位置特殊不容易打車、不適合打車,甚至不允許打車。所以,「特種兵式旅遊」,約等於急行軍,「打卡」是其核心操作,按照社交媒體上的網紅景點、網紅店舖攻略「看了,吃了,喝了,買了,走人」 。

對於在北海公園從來都是「讓我們蕩起雙槳」且一蕩蕩半天;或者從天壇東門慢慢晃到南門且必須以南門涮肉搓一頓為目的地的小狸來說︰「特種兵們的急行軍式玩法確實是看得一頭霧水。」然而,帖子下面的留言區卻顯示,「特種兵式旅遊」確實正在內地年輕人當中風行。「我也是」的回覆多得數不過來,一天步行四五萬步的大有人在。

那麼問題自然就來了:為什麼?

「特種兵式」旅遊存在且幾乎只存在於年輕人當中,包括學生和年輕社會人。他們有着共同的特點:要麼課業繁重,要麼社畜996,「沒時間」是他們的第一個共同標籤。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波及整個社會,「沒錢」成為他們第二個共同特徵。而年輕、精力旺盛、對外界充滿好奇則是他們的第三個共性,加上3年疫情的壓抑,讓他們無論如何也想要「去旅行」,而且是「報復式旅行」。也所以,物美價廉的淄博燒烤瞬間爆火了,而「時間不夠,體力來湊;荷包不鼓,夜車來補」的「特種兵式」旅遊也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淄博燒烤。

與其說是旅遊,不如說是年輕人的一種宣洩和暫時逃離。為了透這口氣,累到極致也可以。

只不過,這種透支式的極端旅行方式確實很難延續,很多在五一體驗過「特種兵」的年輕人事後都紛紛發帖談感受——確實太辛苦了,即便是朋克也會累趴下。

也於是,繼「特種兵式」旅行風潮之後,年輕人中又飛速地誕生了另一個形態的旅行方式。至於是什麼?且聽小狸下回分解。 (當代年輕人打開旅遊的方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