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嗇色園「黃大仙信俗文化館」早於2021年落成,惟受疫情影響,一直只能有限度開放。隨着香港已全面復常,「黃大仙信俗文化館」亦於今日起全面開放予公眾參觀,並推出全新的「黃大仙文化·深度遊」,以新景點迎接旅客重臨香江,同時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館內共設11個區域,其中加入電子元素與參觀者互動,例如電子求籤、道服拍攝遊戲等,市民可通過網上預約或即場登記的方式進內參觀,費用全免。
此前受疫情影響,「黃大仙信俗文化館」只開放予合資格團體預約參觀。昨日,嗇色園黃大仙祠為文化館舉行開幕典禮,宣布該館會由今日起全面開放予公眾參觀。
嗇色園主席馬澤華表示,疫情過後,特區政府打開旅遊大門,過去數月到訪黃大仙祠的旅客數量大幅增加,相信文化館的全面開放必定能吸引更多旅客,「來到黃大仙祠,既可參神問事,又可透過文化館體驗深度遊,認識參神背後的信仰文化。」
多樣化互動介紹信俗傳統文化
文化館內容豐富,以現代科技透過多樣化互動形式呈現,從多角度向公眾介紹黃大仙信俗與道教傳統文化的不同面向,館內共設11個區域。文化館入口天花位置設有大型LED顯示屏作為祈福牆,讓市民放電子祈願天燈。參觀者可掃描二維碼,填寫名字及選擇祝福語,天燈即時透過LED 祈福牆上呈現,有如飄到「天上」,亦象徵願望上達仙聖。
「歷史掠影」區內共設6個實物展櫃,均是與嗇色園過去所收藏的歷史文物有關,包括九龍嗇色園赤松黃大僊印(複製品)與1955年派發的棉衣換領券,按下櫃旁的按鈕即可於屏幕上看到文字解說。該區域同時設有由20部電視組成的10米長觸碰屏幕,大眾可點擊閱覽逾百張嗇色園珍藏文物、建築風貌等有關圖片。
在其他區域,市民還可體驗電子求籤,並即時從熒幕解籤,亦可透過互動拍攝遊戲,模擬穿着道袍拍照。有展區設明信片列印裝置,以黃大仙祠建築為素材,供參觀者自行製作個人專屬明信片留念。
今日起正式開放的文化館逢星期四休館,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每節為1小時,設導賞員導覽。市民須先於網上登記預約才可體驗天燈祈福,亦可即場登記入館,每節最多50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