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達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北宋·周敦頣)
相信周前賢詠蓮愛蓮之餘,心有餘意,寄蓮另有所指。
農村成長,盛夏蓮花蟬鳴荔熟糉子飄香之風景,最熟悉不過;時到如今,香港能找一片原蓮藕塘也欠奉,不外乎巿政公園培育幾株,跟澳門定蓮為巿花,氹仔大發展,仍積極保留蓮塘公園大不同。香港鄰居深圳,洪湖公園之蓮塘寬廣,每至盛夏吸引本地巿民,還有欲賞蓮,惜本地荷花疏落的港人只好攜帶攝影長鏡短鏡過關直奔洪湖蓮塘,一整天,遠觀近看親香澤。
有幸寶蓮禪寺舉行「荷花展」在下剛好未飛在港(疫情之後,筆者報復性旅行,平均每個月飛兩次,包括亞洲、歐洲、北美洲,還有內地;放縱程度,媲美空中服務員), 單單4千盆荷花這句宣傳口號,暗喻前後起碼萬朵盛放,已經舞動我的心神觀慾,即乘昂坪360纜車上寶蓮寺,大佛蓮座之下與蓮同在。
當天陰霾密布雨雲侍候,正常情況,並非賞蓮花好日子。
感謝雨點時大時小甚至行雷閃電,將本來眾多遊人逼開避雨,留下蓮花癡幾丁,緊盯蓮花只嫌雨點小!近年不論遠近,能有蓮花可供靠近,必預時間欣賞,兼不斷拍照爾後挑選共友分享。「荷花展」提供種類花型色彩繁多,雨點不妨礙,更潤色花瓣及亭亭荷葉,照片看來更添氣質元素,半天匆匆,下山時間回望「戰利品」,好個豐收碩果纍纍。
童年村中必有幾戶藕農,收穫何止藕?蓮子、荷葉(鮮葉包荷葉飯,乾葉包糯米雞、八寶鴨、籠仔蒸雞及田雞……用途千變萬化),還有無人不愛,花開美艷而不妖,比大湯碗還要寬闊的荷花。越南人也愛賞蓮嘗蓮,曬乾了的蓮子做甜品、當作乾果及甜品吃用,清炒鮮嫩蓮莖是最家常的大眾菜式。啊……那些年,村中無處無蓮花,誰能預知來到今天,想找幾朵田中生長的自然蓮花已無覓處!
元朗過去最後一塊蓮花田,位於博愛醫院對面,母親外家元朗凹頭楊屋村。過去多年花開時節,例必騎單車前往賞花拍攝。某夜乘的士回新界,司機大佬說他母親是我媽同村姐妹,他們家就是耕種那片蓮花田,賣蓮葉予酒樓菜館的菜農;曾經讀過我描述這片荷塘的稿子,所以聊起,不過田主當時已入紙申請建丁屋,不多久,元朗巿內最後一片蓮花風景終告消失殆盡!
母親在11年前,端午翌日五月初六離世,正值蓮花盛放,那是我最後一次體驗外公村子荷塘蓮花;騎單車經過,見亭亭蓮花展示花香色澤,諗起剛離世母親,不禁悲從中來,邊踩單車,眼淚無助湧現,一直踩到南生圍另一蓮塘,停車,坐四野無人塘邊,望滿塘夏色,哭個結結實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