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康(拔萃男書院,17歲)

◆擅長公開演講和辯論,疫情期間,他代表香港參加全球知名的世界個人公開演講和辯論賽總決賽,取得第四名,是香港歷來最佳成績。

◆他創立了「SpeechBubble」項目,提供香港最大的免費公開演講培訓系列。

張首男(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17歲)

◆對科技有濃厚興趣,曾於香港資訊科技及通訊科技獎、亞太ICT聯盟獎項獲獎。

◆中三時他研發出能夠檢測和糾正用家坐姿的「AI Posture Check」程式,可改善因錯誤坐姿引致的炎症。中四時他從一個中風復康研討會中了解到患者面臨問題,及後帶領團隊發明「中風復康輔助配套」,將復康療程變成容易上手並富有娛樂性的遊戲,贈給近百名患者使用,令他們可以把握黃金復康期。

黃倩鑫(港九潮州公會中學,14歲)

◆9歲時隨家人來港,面對語言問題、社交壓力、家庭經濟拮据困苦等困難,同時肩負照顧弟弟的重任。她保持堅強自信克服困難,透過每天逐字逐句讀報學好廣東話,中一至中三中文科成績名列前茅,更於學校活動中以廣東話擔任司儀。

黃樂晴(協恩中學,14歲)

◆從幼稚園起已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小學時已獲得「明愛出色小義工」 傑出義工證書、社署義工嘉許狀金狀、校內綜合服務榮舉證書等。隨着年紀增長,她成長為義務工作的籌備者,與學校社工一起籌辦義工活動。

黃濬晢(喇沙小學,11歲)

◆積極擔任課外活動學生領袖,亦是多個資優項目包括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中文大學資優計劃和科技大學資優發展中心的成員,透過相關課程和工作坊,獲得學校課程未有教授的新知識。

◆醉心編程和音樂,曾獲香港國際編程競賽金獎及全球第四名,亦曾代表香港赴日本出席國際鋼琴賽總決賽。

潘浠淳(聖保羅男女中學,11歲)

◆對科學和醫學充滿熱情,夢想是成為無國界醫生,幫助貧苦及在戰亂地區生死邊緣掙扎的人。她自幼經常參與義工服務,創立了 「Light Their Rights」機構,賦權本地弱勢社群。

◆曾獲「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異獎和「少訊中銀STEM-Up創新科技大賽」冠軍。

鄭安生(拔萃女小學,12歲)

◆在青年藝術家音樂節、香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等屢獲獎項。又以開放心態和溝通技巧參與青少年大使活動,積極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資料來源:香港遊樂場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