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鼓勵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校舍等臨時空置政府用地推行惠及社區的項目,發展局於2019年推出10億元資助計劃,支援獲批短期租用空置政府用地的機構展開基本復修工程,例如地盤平整、搭建臨時構築物、修葺現有建築物以及建造行人/車輛通道等,至今已有25個項目獲得資助,當中7個已投入運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發表網誌指出,隨着愈來愈多項目相繼完成,過去空置的政府用地得以善用而活化成新的社區設施。她希望未來和更多非政府機構合作,廣納民間智慧,善用土地資源,特區政府亦會按累積的經驗,適時檢討資助計劃的運作,令更多非政府機構受惠。
甯漢豪引述發展局助理秘書長(規劃)張文欣指出,資助計劃推出至今獲批的25個項目,資助額合共約5.12億元,涵蓋社區服務、公眾康樂空間、藝術文化推廣、體育訓練活動、社區農圃、動物領養及導盲犬訓練等範疇,當中7個項目已經完成並投入運作,另有7個項目已開展建築工程,預計將在今年至明年陸續完工;餘下的項目在詳細設計和土地勘測階段。
鰂魚涌海濱「舍區」為居民提供「綠洲」
7個已投入運作的項目當中,包括鰂魚涌海濱一幅政府用地近日已發展為社區空間──「舍區」。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表示,該區居民一直希望有更多綠化休憩空間,而該幅用地鄰近住宅與商業區,正好為居民及在附近工作的人士提供一個鬧市中的「綠洲」,既可讓他們進行休閒活動,亦可租借場地舉辦不同節目。
她感謝發展局撥款支持「舍區」項目的工程費用,並在工程期間為他們與其他政府部門協調,令項目順利落成啟用。
位於元朗錦田的一幅政府用地,則獲批租用為流浪動物收容中心。中心創辦人謝婉儀表示,在未獲批用地前,在錦田租用的場地每月租金高逾4萬元,如今獲批短期租約用地和資助,大大減輕興建中心的經濟壓力,而該中心同時協助接收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影響的動物。
至於現正進行建築工程的荃灣前川龍公立貫文學校,預料今年年底會化身為攝影文化中心。獲批租用該校舍的香港攝影文化協會董事張諾文表示,協會一直希望有一個固定和可自由使用的空間,推動與地方文化結合的攝影發展,而獲批租用空置校舍和資助正可推進他們的目標。
項目建築師洪彬芬表示,校舍位於新界鄉郊地區,原本的基建設施如渠務、水務、電力供應等均需要重新安裝,才能合乎現行法例和應付攝影文化中心的運作,幸好得到發展局的統籌,令其顧問團隊更有效率地解決有關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