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本港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經濟和信譽良好的健全法律制度,資金自由流動、進出香港暢通無阻,IMF最新報告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過去3年本港雖然經歷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惟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本港金融市場保持平穩、運作有序、活動暢旺,其中香港銀行體系運作如常、首次公開招股活動蓬勃,反映市場對香港的金融環境充滿信心。

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提升

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香港過去3年迎來多項互聯互通措施「接力」出台,當中包括:2021年9月債券通南向通、2021年10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2022年7月ETF納入互聯互通、2023年3月海外企業納入港股通、2023年5月互換通及2023年6月的「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等,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並為香港的金融業界開拓巨大的客源和業務發展空間。

此外,金管局還與內地監管機構研究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開啟互換通北向交易、擴大債券北向通的投資目標;港交所亦正與內地商討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等等。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措施接力推出,推動了香港本地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超級聯繫人」角色作用增強

近年在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下,國際投資者愈來愈傾向利用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平台投資內地金融市場,今年首5個月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日均成交額114億元,按年升23%,同期槓桿及反向產品日均成交額22億元,按年升10%。單計今年5月數據,「滬港通」和「深港通」北向日均成交額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大增至約1,171億元人民幣,「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額亦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至463億元人民幣。至於新股方面,香港今年上半年共有31隻新股上市,按年升29%,集資額共178億元,按年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