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明宣德青花地留白石榴紋大盤
◆明宣德青花地留白石榴紋大盤款
◆元藍地白花如意開光花卉紋菱口折沿大盤

●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自鈷料生成的藍彩傳入古代中國,以鈷藍料入瓷畫的青花瓷成為了傳統陶瓷上最閃耀的「明星」。從元代誕生標準的青花瓷,到獨領風騷的明代永宣青花名滿天下,工藝的進步和創新使青花的類型和表現方法日益多樣。而「青花留白」便是其中一種極為獨特且具有藝術性的裝飾手法。

所謂「青花留白」,即以釉下青花表現藍地白花的紋飾或圖案,其製作工藝與普通青花器完全一致,在素色瓷胎上用藍色顏料描繪後,在表面塗無色或淺色的釉,然後入窯燒製。但與一般青花瓷的不同之處,便是將色彩反轉,以藍色為底,白色為花紋。

相較於其他裝飾手法,青花留白的繪製難度更高,需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經驗積累畫師才能準確掌握青花成色技法並靈活運用。由於青花料消耗量大,在繪製上又頗費工時,因此這種青花瓷的產量較少,精品則更為稀少。然而,這種簡潔明快的色彩及對留白美學的體現,細膩的紋飾設計和精湛的繪畫技巧彰顯了中國瓷器藝術的卓越之處,因此青花留白一直深受瓷器愛好者的青睞,是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們極為珍視的收藏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品中,便有一件「明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造型古樸,以特別的青花反白配色展示着永宣青花的艷麗之美。在筆者的收藏中,有一件「元藍地白花如意開光花卉紋菱口折沿大盤」,菱口盤口部折沿作菱花口狀,青花塗染藍地白花,凸顯花紋,雖然紋飾布局明顯受到伊斯蘭圖案藝術的影響而繁縟,宏觀與局部的「留白」化解了畫面的沉重之感;另外亦有一件「明宣德青花地留白石榴紋大盤」,濃麗華艷的鈷藍為地,與留白花果紋飾對比鮮明,氣度非凡,乃宣德官窯供御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