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1952年夏天,北京東城一條胡同裏一個坐北朝南的小院,有4個人,連續談了一個星期,每天上午3個小時,下午3個小時,加起來六七——42個小時。1952年6月12日晚,家家戶戶已經關上大門,胡同已經靜下來,這條自明清以來。承載着豐厚歷史的胡同,有「一個胡同,半個中國」之稱,此夜,又要出現一件影響中國文化藝術的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4位創始人都只是三四十歲的人,他們要做一番事業的心氣和他們的年齡一樣,都在少年時。

71年過去,創立者都已經去世,風華正茂加入劇院的年輕人,如滿天繁星,如今也只剩下一位。但是,他們創建的劇院在,他們創立的獨特藝術風格和經典劇目在,並將與世相傳。6月12日是人藝和愛這間劇院的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40年、50年、60年院慶我都在,70年,因為疫情,我只有在線上參與。

又是6月12日,這是第71個。北京人藝5個劇場全部開放,30年前,只有一個劇場和一個倉庫改成的簡陋小劇場,如今今非昔比,壯闊多了。戲劇記憶、戲劇市集、戲劇互動、戲劇課堂、群眾演出、名演員分享,集市售賣各種有趣的紀念品。從網上看,來者多數是年輕人,來自首都各大中學校的學生,他們是學校裏的戲劇愛好者,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青春與藝術碰撞出火花。

音效互動、道具製作、互動遊戲、集章打卡、影像放映、博物館參觀。博物館裏存放着劇院70多年來的珍貴記憶,4個創始人的談話紀錄也存在這裏。年輕人暢行觀賞,滿臉的興奮和喜愛,少年時的愛好影響一生。

毛澤東喜歡京劇,周恩來喜歡話劇,任弼時喜歡小提琴,李大釗喜歡落亭大鼓,他們年輕時會唱會演還能上台。我寫的京劇《風華正茂》,是寫年輕時代的毛澤東,其中有這樣一場戲:學生時期的毛澤東在長沙師範就學,軍閥混戰,3,000潰兵退敗長沙,一路搶劫燒殺,眼看就殺到學校;毛澤東率領手無寸鐵的學生老師,用智慧擊退兵匪,保住學校。劇情到此,大家問毛澤東,你用什麼智謀使潰兵退去,毛澤東幽默地說:空城計!隨即開口唱起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名段「我正在城頭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每次演到這裏,都是滿場掌聲,合情理又沒料到,尤其飾演毛澤東的京劇演員更是唱得滿宮滿調,聲聲入耳。兩日前,此劇在中央黨校,為在校學習的黨政學員做專場演出,又是滿場掌聲不絕。

愛好和興趣來自少年時,伴隨青春綻放成長,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