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爽兒
朋友在臉書見到家父和影視文化界前輩的照片,都好有感覺,並留了言,紛紛緬懷過去的一些人和事!
朋友中都是後輩了,家父的同輩已經不多了,能知道他往事的人當然更少。有位剛合作的朋友,他本身很喜歡粵語片、很喜歡粵劇,所以知道我的父親的經歷不少,甚至有些我也沒有聽過,我問他資料何來?他說也是聽喜愛粵語片的朋友說的。他還建議我把那些有特別意思的舊照片、我所知的舊故事編成書,出本有紀念價值的書記下往事。
不過說着說着,他又覺得有問題,說我遲了20年,因為今時今日不要說出書刊,通俗的報刊雜誌都沒有人有興趣。書店已經執得七七八八,仍能維持的是十分之難得。以前我們找個地方偷閒會去書店,那裏安靜、乾淨,「打書釘」打多久沒人干涉,當然有錢的話還會挑選一些書籍回家慢慢煲,像今天煲劇那樣!可惜這些景況已慢慢消失,隨着歲月流逝。因此朋友又說,不如跟着潮流自己開個頻道,介紹我的舊照片,講我的舊事。我答他:這麼古老的東西還有誰看?他望着我無語!時代飛快地向前,我們已經不在其位啦,如何謀其政?
其實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人都遇到,家父的一位好朋友,以前在香港為電視業開山劈石的第一代電視人吳承歡,如今在臉書常聯繫,儘管遠居澳洲,也借助發達的通訊方法日日聊天。他記憶力超強,每每在臉書寫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因此除了知道他的往事,還知道他認識他知道的人和事,內容豐富加上他的文字演繹,根本就是在看他的書一樣,那還需出版書刊嗎?省時省力呀!他本身就已經儲存了幾十年的舊物,部分被太太迫着捨棄,已經呻了傷心了很久;不過,最近見到他一堆的幻燈片PO出來,我八卦地問他那堆東西怎麼搞,他說無得搞,冇眼睇!另一個朋友答:當佢不存在!
我們百年之後呢?更加冇眼睇,只好現在行得食得,還有記性有記憶時,拿出來看看,PO上臉書讓朋友看看,互相打牙骹,過癮一陣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