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連日來雨下得有些肆虐,虐得天文台都有些喘。早上出門跑步,被突如其來的暴雨,困在士美菲路一間洗衣店屋簷下。猶如溪水垂直傾瀉的大雨,足足下了半個鐘,整條街已是雨水奔流,天文台的黃色預警才姍姍來遲。凌晨下班,又被不期而遇的傾盆大雨,困在蒲飛路穿街而過的廊橋裏,電閃雷鳴半個鐘,中西區黃雨警告,才在手機裏的各個App逐次響起。也怨不得天文台慢半拍,盛夏天氣,原本就生的是顆女人心。周身鬱熱,香汗奔湧,再精緻的妝容,也要被沖得歪歪扭扭,遮擋不住的容貌焦慮,分分鐘鐘不受情緒管控,隨時崩潰便是大概率事件。
一直覺得顏值即正義只是靠臉吃飯的行業,才有的職場法則,卻不料容貌焦慮就在我眼前蔓延。接連幾個朋友打來控訴容貌焦慮引發的諸多不適。一個任職律師,時常需要出鏡接受採訪。朋友還算是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仍未能逃脫中年發腮的噩夢。瘦臉針打了又打,也只能獲得暫時的上鏡安慰。儘管我一再對頗具成功人士氣質的他,由衷表達了外形上的肯定,不過,看起來他依舊對寄希望透過醫美解決問題充滿了衝動。還有一個姐姐,年過四十,微微發福,但依然稱得上保養得宜,比同齡人顯得年輕好幾歲。眼瞅着身邊一眾同齡姐妹,又是提升蘋果肌,縮小鼻翼,上眼瞼收縮,又是熱瑪吉,美白針,超光子嫩膚,晒在朋友圈的照片,也一個比一個膚白貌美又減齡,這個姐姐的容貌焦慮跟着爆錶式飆升,恨不得立刻來一場換頭術,好在眾人面前扳回一局。還有一位是95後「老阿姨」,把職場上的接連受挫,也歸咎為是自身容貌不夠出眾。平心而論,這位女孩子的樣貌,閉着眼睛也能歸到70分以上行列,只是平日衣品稍顯普通。最後,她決計通過山根填充和嘴角上提,在增加顏值好感度的同時,希冀也能改一改面相運勢。
無處不在的濾鏡,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撩撥起了大部分人對自身外貌不真實的追求慾望。靠臉吃飯的明星藝人網紅及其團隊,率先不能容忍未加修飾美化的個人照片,在網上流傳。視明星藝人網紅為偶像的各家粉絲,受其熏染,也對光影和厚重濾鏡造就的所謂逆生長、360度無死角的盛世美顏,嚮往不已。對容貌無上限過度追求的漣漪,迅速出圈,在衝擊更多普通人生活的同時,也正重新塑造關於外在容貌的價值評估。身邊不同年齡段的朋友,接連被容貌焦慮所攻陷,也讓我得以窺見這股焦慮的殺傷力。
多年前,曾有整形醫生約我合作一本傳記,記錄見證一個性別轉換者,從內到外整形的全過程。懷着記者天生的好奇心,初步應允了下來,但見了當事人,有一種不適感始終很難消除。我非常能理解困在性別錯位牢籠裏的人,想要破繭而出回歸正常人生的彷徨和迫切,也支持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藉助現代醫學技術作出最大可能的改變。但對方在容貌上的大刀闊斧,卻最終讓我拒絕了這次合作。我承認,每個人都有無法化解的矛盾、糾結和偏見。至少對於採訪而言,我堅持認為需要最充分的投入和共情,如果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筆下的文字再動人,始終會有一種難以癒合的貌合神離感,亦不能在記者主觀視角和受訪對象客觀存在之間,找到恰當的落腳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