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留3億元推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 優先調撥人手支援個案經理
香港本月初於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的精神病患者刺殺兩女子命案,引發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香港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特區政府提交文件交代早前提出的10項加強措施,包括今年第四季前將個案經理與嚴重患者比例優化至不超過1比40等,本年度進一步增加24間綜合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人手,早前並已預留3億元推行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會上指出,精神科護士離職率仍達8.3%高水平,會優先調撥人手應付提高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比例的需求。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透露,未來會透過「關愛隊」,辨識社區隱形精神病患者,並探討透過電子平台,加強醫管局與社署處理嚴重個案的溝通。◆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政府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指出,將採用綜合模式推廣精神健康,包括預防、及早識別,以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時介入、治療和復康服務。除提供專科及住院服務外,亦有基層醫療和社區支援服務。其中,政府會持續增加社署轄下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資源,本年度將進一步增加臨床心理學家人手,並加強專業支援和培訓及提供額外撥款,協助中心提升資訊科技應用,以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有關優化措施每年經常開支預算約2,300萬元。
政府早前預留3億元於2021年起推行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共有172個項目獲批,去年2月已開展第一期計劃,今年3月開展的第二期計劃優先考慮範疇包括照顧者支援、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援、加強家庭關係、為有精神健康需要長者提供支援,及就喪親及哀傷管理提供支援。
因應鑽石山兇案,政府早前提出加強措施,當中5項支援嚴重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包括醫管局增加人手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科患者比例優化至不超過1比40;探討處方較新和副作用較少藥物;就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訂立明確目標,第一優先(緊急)個案不超過一周,第二優先(半緊急)不超過四周;優化醫管局及社署在個案跟進的溝通;以及醫管局下月向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匯報「有條件釋放」機制檢討,並探討「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鄧家彪批相關人手數字未交代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關注人手不足如何落實優化個案經理比例建議;工聯會議員鄧家彪亦關注精神科醫護空缺以及社工人手。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去年精神科醫生離職率達9.7%,今年稍回落,惟精神科護士離職率維持高水平達8.3%,但會因應需要優先調撥人手以提高個案經理比例,相信下半年正值畢業時間會較易招聘。
勞福局康復專員王秀慧指出,現有250多名精神科的醫務社工,會不時檢視空缺情況及靈活調配人手,密切留意和配合新措施落實新增人手數目。不過,鄧家彪批評局方仍未能交代相關人手數字。
鑽石山血案不涉治療疏忽
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在會上指出,是次案件的疑兇有覆診和接受社區支援,案發前亦曾會見醫護,初步認為不涉照顧或治療上的疏忽,案件屬毫無先兆的偶發事件,而精神健康不只涉及醫療護理,亦與社會文化風氣和教育等有關,不應將精神健康議題過度「醫療化」,但會研究改善精神健康推廣教育、兒童及青少年支援和及早找出隱蔽個案。
選委界議員江玉歡批評政府指兇殺案不涉資源人手問題,是過早「落閘」。「實政圓桌」田北辰指獲社區治療令的精神病患者,若不按時服藥亦難以監管,建議探討強制打針取代藥物。
李夏茵回應表示,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會深入討論如何強化使用藥物或打針作為病人返回社區的條件,但社區「出事」的精神病患者未必屬強制入院病人,故會研究加強社區支援,「我們期待與社區多些持份者一起合作,特別是將來的關愛隊,可否醫療及關愛隊一起合作找到隱蔽家庭有些支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