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一早,小雨過後,庫布其沙漠裏的綠植枝葉上晶瑩剔透,空氣更加濕潤。
隨着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旺季的到來,庫布其沙漠也因「沙中有綠」的獨特景致吸引中外遊客前來「打卡」。
總面積約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線距離僅800多公里,被稱為「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在這裏,黃河與沙漠並行,二者中間,一道長220公里的防風固沙鎖邊林帶把黃沙牢牢鎖在了南岸。
6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而對於庫布其沙漠和生活在這裏的民眾來說,多年的沙漠治理讓綠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沙漠裏蔓延開來,這個紀念日也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了解到,進入6月中下旬以來,建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的七星湖酒店,常常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來自北京的遊客宋元表示:「利用周末時間帶家人來沙漠體驗,遠離城市喧囂,是最好的放鬆,也是給自己的心靈放了一次假。」
庫布其沙漠中的綠色,是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的直接體現。
極重度荒漠化土地減1591萬畝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馬強介紹,與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相比,目前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2,415萬畝、1,459萬畝。同時,極重度荒漠化土地減少1,591萬畝,重度荒漠化土地減少1,851萬畝;極重度沙化土地減少2,199萬畝,重度沙化土地減少3,231萬畝。
在庫布其沙漠從事治沙工作的「90後」李挺告訴記者,儘管今春發生過幾次沙塵暴,但庫布其沙漠內的揚沙程度是很小的,「都被林草灌木擋住了,沙漠治理效果明顯」。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額登畢力格表示,鄂爾多斯立足乾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過去幾十年來湧現出寶日勒岱、殷玉珍等一批治沙英雄和億利資源集團等一批優秀治沙企業,探索出庫布其模式等一系列務實可靠的治沙技術,全市生態狀況實現了從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走向全面逆轉的歷史性轉變。
在給沙漠增綠的過程中,這裏逐漸匯聚起越來越多的力量。
將實施百萬畝級光伏板下防沙治沙產業
6月17日下午,三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億利資源集團等單位在庫布其沙漠聯合發起《保衛黃河「幾字彎」生態光伏防沙治沙庫布其行動倡議》,未來這裏將實施百萬畝級光伏板下防沙治沙產業和保衛黃河生態屏障工程。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王文彪表示:「為了庫布其沙漠能夠持續保持綠色,持續扎牢庫布其沙漠220公里的防風固沙鎖邊林帶,保衛黃河『幾字彎』生態安全,實現治沙綜合效益,是治沙人的使命也是責任擔當。」 ◆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