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成員陳志輝在63號小巴線站,向記者指出在一旁同線路,卻被空置的8輛小巴。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 陳志輝

營運商:輸入勞工雖增成本 可挽回乘客信心

經濟逐步復常,香港各行各業都出現「人手荒」,急需增聘人手。小巴業的「人手荒」不單困擾營運商,普羅市民也切身體會到人手問題拖垮服務質素。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藍田小巴站直擊發現,由於人手不足,約半數小巴「無人開」被閒置,班次亦變得疏落。有市民反映:「等車耐,經常因此遲到。」同時,記者發現小巴司機老齡化問題嚴重,多數已屆65歲以上。有小巴營運商表示,輸入勞工因為要提供住宿,薪金亦不比本地司機低,成本有增無減,但此舉有助行業提升服務質素、挽回乘客信心,有利行業可持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藍田小巴站巡察,發現大批小巴被閒置在附近空地,乘客卻在苦等小巴埋站,以63號小巴線為例,約十多分鐘一班,駕駛的司機不少為長者。

經營該路線的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成員陳志輝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人口老化持續,小巴司機老齡化更為常態,從業員平均年齡65歲以上,加上明年運輸署擬要求65歲或以上的司機須每年體檢,「引入更嚴格的體檢要求,有可能令司機面臨被釘牌的情況出現,使人手流失加劇。」

助加班次 增司機休息時間

他直言,人手短缺的主因是工作環境欠佳,加上司機月薪中位數僅1.5萬元,令年輕人不願意入行,「司機一直老化就會青黃不接,無人入行。」

陳志輝表示,全港有3,000輛小巴,但是由於缺乏人手,約三成的小巴被閒置,「以這條線為例,其實總共有16輛小巴行走,但由於缺乏人手,平時只有一半的小巴有人開、能夠正常運作,導致班次亦減少。」他承認曾有乘客投訴:「『點解唔加班次?』但係無奈請唔到人。」

他特別提到,司機的休息安排與服務水準息息相關,以63號線為例子,班次與班次之間,司機只能休息3分鐘至5分鐘,若能輸入司機,即使輸入司機與本地司機人數比例為1:2,紓緩人手荒的效果已經很明顯,「除了可以增加班次,亦可增加司機的休息時間至20分鐘,司機聽到(輸入計劃)消息都很開心和支持,因為他們的休息時間都可以增加。」

料輸入司機最大來源地為廣東省

陳志輝感謝特區政府踏出輸入勞工的第一步,並將按照相關計劃的指示,提供人手短缺情況及證實無法於本地聘請的證明。他估計輸入司機最大來源地是廣東省,「可以同聲同氣講粵語,方便與乘客交流,若是請來自其他省市的司機都無須太擔心,因為尤其是專線小巴有固定路線,乘客落車時,又可以按鐘,溝通唔成問題。」

對輸入司機需要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並要參加本港駕駛執照考試和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他認為這規定正常、並不苛刻,相信可釋除市民疑慮,業界絕對會跟從,「只要係職業司機,跟車三四轉已可以熟習,啲路線重複又重複,好快適應左右軚差別。」

在住宿方面,陳志輝直言會加重成本壓力,「但好過架車無人開曬太陽。」如果能找到司機長期開工,他願意支付宿舍租金,並提供舒適環境予輸入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