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今年全面復常,諸多大型活動重臨,經濟活力亦重現,多項數據向好。圖為近日「大黃鴨」游維多利亞港。 資料圖片

彭博調查:復甦勝預期 今年GDP料增4.6%

香港經歷三年多的疫情後進入了開放新格局,正全面拚經濟、拚發展、拚競爭力,並呈現喜人前景,活力再現。彭博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經濟繼續在旅遊業的支持下,出現消費驅動型反彈,提振其短期周期前景,今年的香港經濟增速將快於先前預期。經濟學家預料,今年香港經濟將增長4.6%,高於早前預期的3.4%。惟經濟學家亦提醒,全球經濟放緩和利率上升,仍會對前景構成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彭博昨公布,其於6月1日至6月7日對多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與新加坡作對比,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前景更佳。經濟學家預料,今年香港經濟按年增長4.6%,超出早前預計的3.4%;今年第二季的經濟增長率,較早前預計上升1.7個百分點至3.3%,第三季經濟預計增長6.7%,至於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計則是7.1%。

至於,受到全球需求疲弱影響,新加坡經濟今年預計增長1.4%,較早前預期調降0.5個百分點。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香港經濟繼續在旅遊業的支持下,可延續消費驅動的經濟復甦,提振其短期周期前景;不過他同時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利率上升仍對經濟前景構成風險。

新加坡恐陷技術性衰退

新加坡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lvin Liew表示,受當地製造業表現疲軟所拖累,新加坡經濟可能於今年上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 此外,經濟學家又上調對於新加坡整體消費者通脹水平的預測,最新預測2023年全年通脹率為5%,比早前預期的4.7%高;2024年預測通脹率為3.1%,而上次調查預測只是2.8%。經學家對香港的通脹預期在調查中保持不變,今明兩年分別為2.4%與2.3%。

事實上,自從香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年初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後,香港經濟表現出現明顯反彈。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在訪港旅遊業和本地需求強勁復甦帶動下,今年首季香港經濟按年增長2.7%,終止了先前連續四個季度的跌勢。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更急升5.3%。

香港多項數據呈現復甦

隨着香港和內地的防疫措施取消,消費氣氛大幅改善,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急升13%。在經濟前景改善下,整體投資開支回升5.8%。失業情況繼續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去年第四季的3.5%進一步下跌至今年第一季的3.1%。大部分主要行業的失業率均下跌。

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早前表示,今年首4個月的私人消費明顯上升,這可能受到消費券及「開心香港」等因素刺激。隨着整體消費者的信心較之前增強,「好多以前做唔到的現在可做」,經濟環境亦較之前好,他表示有信心今年私人消費會繼續上升。至於通脹,政府早前公布香港4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1%,通脹水平遠比歐美溫和。

考慮到首季實際數字、訪港旅客和本地需求預料增加等因素,特區政府將香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財政預算案公布的3.5%至5.5%。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指出,若現在勢頭持續,經濟增長會在3.5%至5.5%之間,頗大機會達上限的經濟增長率。

各機構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 

機構/大行 經濟增長預測 

香港特區政府 +3.5%至+5.5% 

高盛     +6% 

滙豐     +5% 

東亞銀行   +5% 

彭博     +4.6% 

香港總商會  +4.2% 

惠譽     +4% 

恒生銀行   +4% 

大華銀行   +4% 

大新銀行   +3.6% 

亞開行    +3.6% 

渣打     +3.6% 

摩根大通   +3.5% 

IMF      +3.5%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馬翠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