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駿 全國青聯委員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執委會副主席
上星期,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告,要求學校在暑假延續國安教育,讓學生自主學習、每日完成一條國安相關選擇題。教育局作出這安排,相信是考慮到在不增加教師工作量的情況下,讓學生持續學習國家安全知識。不過,從教育的角度看,措施橫跨中、小學共十二個年級統一安排,難度上較難符合不同年級的學習需要,單純操練選擇題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未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筆者作為一位前線教師,認為「多重進路」的教學模式可以成為更有效的國安教育方式,例如結合實踐活動、藝術創作甚至是線上教育或比賽等等,從參與學生的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認識國家安全。
首先,暑假作為學生們期待已久的悠長假期,實踐活動必然是最佳的選擇。自從1月兩地復常通關後,大大小小的交流考察團陸續向祖國大地出發,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考察、志願服務等,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國家安全的觀念自然就從中慢慢建立起來,更可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感。
除此之外,學生們對於藝術創作有無限的想像和空間,可通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如繪畫、寫作、音樂、舞蹈等比賽,讓學生在畫紙上、在拍攝短視頻中表達自己對國家安全的感受和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而且,暑假作為一個沒有太多學習和功課壓力的時段,「多重進路」教學模式更可以讓學生盡展所長,加深對國家安全的認識。
另外,自從疫情開始,不少學生都接受甚至是習慣了上網課,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舉辦線上國安大講堂,內容除了關於國家歷史,還可以包括創科層面,畢竟國家安全也涉及不少與科技有關的範疇,比如深海安全、太空安全等。主辦單位可以在線上訂立課程和虛擬實驗室等,鼓勵學生自發參與。學生在修讀課程之後還會獲得教育局頒發的證書作為鼓勵,讓學生日後能主動在網絡世界了解國家安全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做到教育局推動的「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效果。
國安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每日完成一條國安相關選擇題。我們需要採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從多個角度和方面對不同興趣以及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國安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責任感和安全意識,促進國家安全建設。
評論